各市(州)、县(市、区)农业(农牧)农村局:
现将2025年全省植物检疫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突出重点,抓好落实。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2025年3月25日
2025年全省植物检疫工作要点
2025年,全省植物检疫工作要充分发挥植物检疫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区域产业安全和国家种业安全等领域的“防火墙”作用,以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为引领,强化区域协作联动,夯实检疫监管关键环节,未雨绸缪做好重大植物疫情防灾减灾,实现“新发疫情不扩散、现有疫情不暴发”,为保障全省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筑牢植物检疫屏障。
一、聚焦种子种苗基地安全,把牢检疫监管源头关口
认真落实事中事后检疫监管责任,依法依规开展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国外引种检疫。一是持续抓好主要粮油作物种子种苗检疫监管。重点抓好水稻、玉米、油菜、小麦、大豆及马铃薯等主要粮油作物种子种苗产地检疫,强化水稻工厂化育秧检疫监管,落实制繁种基地登记备案。在种子种苗生产关键时期,开展省市县联合产地检疫,监督指导制繁种企业落实防疫措施。在种子种苗调运销售高峰期,加大证书查验力度。二是进一步夯实柑橘类种子苗木检疫监管。以开展柑橘苗木检疫监管专项行动、联合检疫检查活动为重要抓手,加强柑橘属农作物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的检疫监管;对来自疫情发生区的苗木加大复检力度,加强市场销售、网络销售和调运苗木植物检疫证书查验,发现违法违规线索及时移交查处;加强用种用苗宣传引导。三是强化西瓜、番茄、辣椒等葫芦科和茄科作物种子种苗检疫监管。在种子种苗生产繁育期间,大力推广应用检疫性有害生物快速检测试纸条。四是规范国(境)外引进种子种苗疫情监测。落实首次引种风险评估和隔离试种制度,聚焦重点作物、重点区域,强化国(境)外引进种子种苗检疫审批技术审核,以及引进后跟踪和疫情监测,切实做到“来源可溯、去向可追”。五是强化种苗区域联查和交叉互检。以国家级制种基地县为重点,组织开展省市县三级联检、区域联查和交叉互检。组织精干检疫力量赴南繁基地开展联合巡查。联合种子、农业综合执法等相关部门在春夏播、秋冬种等关键时期开展种子种苗检疫监管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二、聚焦植物疫情监测预警,准确掌握疫情动态
强化条块结合、区域联动,切实形成重大植物疫情监测预警快速反应体系。一是完善监测预警系统。根据寄主植物分布变化和疫情发生趋势,动态调整监测站点布设,确保重点、高风险区域全覆盖;推广应用检疫性病虫害快速检测技术,提升疫情早期发现能力。二是开展高风险植物疫情专项调查。根据各地实际,以大豆疫病、马铃薯癌肿病、玉米褪绿斑驳病毒病、番茄褐色皱果病毒病等高风险植物疫情为重点开展专项调查,严格落实疫情报告制度,规范疫情处置流程。三是强化重大植物疫情动态监测。全面掌握重大植物疫情的发生和消长动态,开展柑橘黄龙病病树和柑橘木虱分布普查,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会商分析,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升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四是加强协同联动。加强与科研教学单位合作,对重点及高风险疫情,加大调查和抽样检测力度。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相邻省市县的协作,实现预警预报信息共享和监测能力资源整合。
三、聚焦重大植物疫情防控,护航产业发展安全
紧盯防灾减损提单产,积极对接区域发展、行业需要和农户需求,因地制宜制定防控方案,开展技术指导,落实防控关键措施。一是抓实粮食作物疫情防控。坚持稻水象甲“狠治越冬代成虫,兼治第一代幼虫,挑治第一代成虫”的防控策略,分阶段精准施策,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和发生面积。秧田期,全面落实秧苗带药移栽措施,统防统治兼顾越冬场所,重点管控工厂化育秧和集中育秧田块;本田期,根据虫害发生情况,科学开展统防统治。坚持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预防为主、综合防控”防控策略,加强种子药剂处理和关键期综合防治,力压老发生区面积,根除新发零星疫情。落实马铃薯癌肿病预防性防控,历史发生区实行轮作栽培,推广使用抗病脱毒种薯,力控发生范围。二是抓实红火蚁分区治理。接续推动实施红火蚁根除行动,健全常态化调度监管机制,全力推进零星疫情动态清零。落实智能化全民防控试点,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带动提升大面积发生区防控水平。持续开展分片联合调研指导,压紧压实部门分工责任,促进联防联控提质增效。三是抓实柑橘黄龙病阻截攻坚。以柑橘木虱统防统治和阻截带区域黄龙病防控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抓手,在柑橘主产区全面开展柑橘木虱统防统治、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力压柑橘木虱虫口基数,降低病害发生传播风险;在柑橘黄龙病阻截带区域加大病树清除力度,全覆盖开展木虱防控,接续推动产业替换,延缓柑橘黄龙病自然传播速度。四是抓实防控处置规范有序。细化完善各类疫情应急处置、阻截防范和综合治理技术措施,建立健全疫情处置全过程跟踪管控机制,定期开展防控效果监测与评估,优化防控方案。加强防控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开展柑橘黄龙病快速检测试剂盒对比试验和柑橘木虱防控新技术试验,持续提升疫情防控科学化、精准化、规范化水平。
四、聚焦数智化提质增效,促进防灾减灾能力提升
探索数智化技术在植物检疫上的应用,提高检疫监管法制化、规范化,检疫技术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一是全方位推进检疫管理和监测预警智慧化。加快植物检疫电子证照推广应用,促进行政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强化植物检疫全链条监管,进一步加强行政审批、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各环节衔接,切实做到监管到位、执法必严。积极推进田间监测点设施设备智能化和数字化升级,逐步构建覆盖粮食和特色经济作物全生育期的数智化植物疫情监测预警体系。二是多途径壮大检疫队伍力量。继续试点完善专职检疫员、兼职检疫员、特邀检疫员联合工作机制,充实基层植物检疫力量。充分运用线上+线下、会场+现场、省内+省外联动等模式,组织开展好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植检队伍能力水平。持续推进检疫人员依法着装,提升检疫队伍形象。三是树典型开展植物检疫宣传活动。用好宣传平台和新媒体,大力宣传植物检疫重大行动、重大举措,普及农业植物疫情危害、识别和防控知识。开展植物检疫“进企业、进校园、进网络”活动,营造政府重视、公众理解、主体配合的工作氛围。用好植物疫情线索举报电话,畅通疑似疫情、违规线索举报渠道。
信息公开选项: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