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南充市仪陇县北部山区的福临乡建华村,创新“1353”工作思路,围绕“以农旅融合助推共同富裕”这一目标,盘活干部、党员、群众“三支力量”,探索规模经营、服务创收等五种发展模式,健全专班推进、收益分配、财务公开三项管理机制,走出了一条发展集体经济促乡村振兴新路径。先后荣获四川省“四好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2024年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20万元。
三力齐发破解人才瓶颈
一是激活干部力量。推行“绩效管理强队伍、效益优先育产业”的企业管理理念,鲜明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考评导向,激发干部动能。二是用好党员力量。发挥党员主动干、带头干的表率作用,设置创业帮扶、农技服务等“六员先锋岗”,组织无职党员融入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具体事务中。三是发动群众力量。组织群众代表学技术、找市场,引导2名本村业主先行承包400亩土地发展柑橘,示范带动全村340户农户种植柑橘,柑橘总面积达1200亩。
五模并举拓宽增收渠道
一是“规模经营”模式。立足实际,探索“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脚饱肚子”产业布局,建立40亩粮经融合采摘体验园、14亩大棚内车厘子套种蔬菜、26亩蜂糖李套种大豆、50亩大棚蔬菜基地。二是“村企共建”模式。采取“村+村”“村+企”抱团发展方式,成立全县首家集体控股的福来临农业开发公司,为全乡6个村及周边乡镇提供农资产品购销服务。三是“服务创收”模式。依托千亩成熟柑橘产业区,配套新建冻库、滴灌站,有偿租赁给业主、家庭农场、农户使用。四是“跨村联营”模式。购置价值160余万元的农机设备,以“邻村可组合、整体可跨区”为目标,与柏林村、宝瓶村建立合作关系,为农户提供收割、烘干、加工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五是“农旅融合”模式。结合本村自然景观,修缮基础设施,增设游乐设施,打造“春看油菜秋观稻浪”的农旅IP,延伸产业链。
三项机制保障长效发展
一是专班推进机制。结合村级产业发展类型,村集体下设粮油、柑橘等“六个专班”,确保村集体经济有人管、有人推。二是收益分配机制。坚持共建共享理念,建立“631”收益分红模式(60%用于股民分红,30%计提村级公积金、公益金,10%用于提取经管人员奖励报酬),其中公积金、公益金用于修缮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等,实现集体经济收入最大限度“还富于民”。三是财务公开机制。建立村集体经济项目专账,推行财务“双公开”制度,确保村集体财务收支透明、管理公开,做到每笔支出都尊重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