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西部地区现场推进会在绵阳召开以来,绵阳市坚持强优补短,持续巩固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成果,常态化推进农村“五清”工程和村庄清洁行动,有力激励各地抓好农村环境面貌改善。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保持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6.44%,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达80.8%。
一是规范项目实施。整合中央和省、市县和社会投入各类资金1.7亿元,聚力打造9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片。坚持首厕过关制度,规范改厕示范,争取资金6691万元,在136个村新(改)建34002户农村厕所。制定重点县项目日常监管工作方案和动态管理监管台账,投资4056.13万元,在北川县9个镇16个村实施项目建设,新建污水处理站24个,新建污水管网110.3公里,新建阳光垃圾堆肥房3个,新增生活垃圾收转运设施和分类垃圾桶共1285个。
二是提升整治实效。整合投资20.88亿元,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电网、农村公路、农村健康饮水、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及农村危房改造、人才进乡等八大专项行动,进行101项重点任务整治,完成60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治危桥21座、农村公路次差等路150公里。围绕13个村进行基础设施提升,8个村提升村容村貌,26个村进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三是加快立法进度。2023年2月启动农村人居环境立法工作,积极抓好立法调研、专家论证、听证会等9项程序,将面临的分散式饮用水水源、生活垃圾及污水、农业废弃物、畜禽粪污、村容村貌等突出问题,尤其是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关心的环境治理经费、秸秆处理、三线治理、广告治理等问题作为重点内容纳入立法规定。目前,《绵阳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条例》已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6月1日正式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