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四川千亿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建圈强链“双培”行动正式启动。启动会上,四川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链主企业,公布了一项“野心勃勃”的新式茶饮推进计划:公司计划在全国重点城市建设100家“川言茶语”新式茶馆,同时布局100家“品牌川茶”营销中心,搭建新茶饮(工业用茶)供应体系。
今春,四川印发《千亿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建圈强链培育方案》,为打造万亿级畜牧产业、五千亿级粮油产业及蔬菜、水果、水产等千亿级产业绘制蓝图。如今,随着培育产业、培优企业的“双培”行动启动,全省农业产业正实现从“量的高原”攀向“质的高峰”的跨越式发展。
详解目标
夯实家底,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开展千亿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建圈强链,源于四川的省情农情、发展大势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内生需求。激发川猪、川粮、川果、川茶产业潜力,推动四川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迫在眉睫。
当天启动会上,农业农村厅副厅长伍修强就四川千亿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建圈强链的发展思路、规划蓝图和实践路径进行了介绍。
“一方面,要放大产业规模优势,加速集群发展。”当前四川畜牧产业总产值已突破7300亿元,伍修强表示,为实现3-5年内畜牧全产业链产值培育突破万亿元大关的目标,四川将以生猪、家禽、牛羊、兔、蜂五大产业为重点,建设24个畜牧产业集群。粮油方面,四川将因地制宜建设成都平原“天府粮仓”核心区和川东北、川南、川中丘陵、安宁河谷4条粮食安全产业带。
在千亿级特色产业方面,四川将突出区域优势与特色,打造标志大单品聚集区。如,建设川西南名优绿茶、川东北高山生态茶、川红工夫红茶、川中茉莉花茶、川西优质黑茶集中区等5个产业生态圈;建设盆地晚熟柑橘、攀西晚熟芒果、川中丘陵柠檬、龙门山脉优质猕猴桃、川南晚熟荔枝龙眼等5大优势特色水果产业带。
“规模是基础,更重要的是纵深发展,从产业链上下游入手,向精深加工、品牌打造等方面要增值空间。”伍修强介绍,四川将围绕攀西、川南、川中北三大优势蚕区,不断壮大种业支撑链、优质蚕茧生产链、高品质茧丝绸加工链、综合资源开发链等四大产业链。聚焦“培育新赛道+打造大单品”,开发功能性食品、饮品、保健品,创新发展药膳、药浴、康养、科普等新业态,构建食药同源千亿产业生态。此外,还将大力发展水产预制菜,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水产加工龙头企业。
细看落实
项目引领,实施产业提升行动
为推动千亿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建圈强链“双培”行动落地落实,四川已储备“双培”行动项目465个、总投资达1994.1亿元,涉及千亿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从基地建设、生产供应到精深加工、品牌培育的方方面面。
在当天举行的启动仪式上,项目推介是“重头戏”。
“重点推介3个粮油产业项目,其中粮油精深加工产业园投资项目拟引进5-10家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市场空间大的粮油加工企业,开发预制食品、功能食品、休闲食品。”德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袁海介绍道。
粮食生产连续12年位居全省第一的达州市选择“另辟蹊径”,大力推介特色水产。“到2027年,水产品总量将突破14.5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冲刺50亿元大关,实现量质齐升、全链协同发展。”达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晴重点推介了万达开水产品精深加工旗舰项目、中国西部珍珠产业新城项目,诚邀全国各地企业投资。
不论是畜禽、粮油产业,还是经作、水产产业,各地都在积极向产业链的核心主体——链主企业抛“橄榄枝”,部分地区已初显成效。
铁骑力士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资深总裁冯光德透露,将联合四川省蜀芯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古川藏黑猪育种有限公司、四川斯坦瑞生态食品有限公司等链主、链属企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设“绵阳市黑猪千亿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培育项目”。
正在积极探索和开发设施化、规模化渔业养殖和水产品深加工三大板块业务的通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则将在四川绵竹、资阳、眉山青神、成都龙泉4个区域投资建设内陆工厂化智能养殖基地。据该公司董事长郭异忠介绍,该项目将投资4.28亿元,建成养殖水体11.14万立方米,预计年产水产品1000万斤。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杭 刘佳 袁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