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安居区积极探索从“规划设计—建设监管—运营管护”的全生命周期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确保农田达到“旱能灌、涝能排、宜机化” 标准,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一是实行规划设计“四会”制度。以集中连片、符合农业生产需求为核心,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永久基本农田等区域布局。召开群众动员会、项目需求会、初设确认会、镇级评审会,充分征求社情民意,对群众满意度低于90%的规划设计方案,一律重新整改完善,确保规划布局客观、合理、科学。西眉镇富果片区常年干旱缺水,原计划通过提灌站从西眉河取水,一路上行解决农田灌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群众投了否决票。经重新勘察,决定跨境改造位于船山区老池镇的桐麻浩村提灌站,用水方式改为由上至下自流灌溉,既保障水源也降低用水成本。
二是构建“四方联动”监管机制。针对高标准农田点多面广、地域分散的监管难题,全区将设计、施工、监理的管理权限延伸至镇村和群众,采取主管部门、属地镇村、业主单位、群众代表四方联动,搭建项目管理“直通车”,实现项目监管全覆盖。主管部门主要负责监督项目实施,开展农田建设技术指导;业主单位聘请30名工程技术人员,派驻各村蹲点管理;各镇按村组建3人以上的工作专班,与主管部门和业主单位组成工作队,对工程质量实行“网格化”管理;群众从项目设计、施工、验收等方面全过程参与监督。通过压实四方主体责任,切实推动监管重心下沉、质量把关前移。目前,已完成2024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任务。
三是探索“四位一体”管护机制。针对高标准农田管护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采取“区级集中管护、镇村日常管护、建管保险理赔、建管运一体化”的“四位一体”管护机制,推动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得到有效落实。区政府计划每年安排300万元以上资金,用于高标准农田的维修整治。投入管护资金161.66万元,在白马镇、常理镇共计8个村1.77万亩,开展为期5年的高标准农田建管保险试点,目前,因前期降雨导致部分渠道和田埂损毁,保险公司正在开展初次理赔工作。在保石镇探索的建管运一体化已挂网招标,涉及4个村5700余亩耕地,运营单位以施工中标价的30%缴纳后续管护利用保证金,中标企业承包经营10年以上,实现农田不仅建的好、还用的好。
当前位置: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1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