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完善“三体系”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发布时间: 2025-09-29 18:00 信息来源:农业资源环境处、四川省农业生态资源保护中心 点击数:1

近年来,毕节市始终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完善秸秆综合利用体系、农膜回收利用体系、粪污循环利用体系,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完善秸秆综合利用体系。着力健全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合理布局秸秆收储站点,逐步构建覆盖全市的收储网络,确保秸秆能够及时、高效地收集与运输。引入先进的秸秆生物转化技术,大力推广秸秆直接还田、覆盖还田、腐熟还田、保护性耕作等秸秆还田技术,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为农户详细讲解各类秸秆还田技术的操作要点与优势。2024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6%以上。

二是完善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加快完善农用薄膜回收利用体系,深入开展地膜回收利用“百日攻坚”行动,强化农用薄膜使用、回收监督管理,积极引导群众自觉捡拾废旧农膜。建立农用薄膜销售台账制度,对销售的农膜产品进行严格登记,确保来源可追溯,合理设立废弃农膜回收点,方便农户交售。探索“以旧换新”模式,形成“农户得新膜,网点得收益,企业得产品”的农膜回收体系。2024年,全市废弃农膜回收率达85%以上。

三是完善粪污循环利用体系。在源头减量方面,引导养殖场优化养殖方式,采用干清粪工艺,完善雨污分离措施,减少污水产生量。在过程控制环节,加强对养殖场的日常监管,督促其建设完善的粪污处理设施设备,指导养殖场配备堆粪棚、化粪池等设施,对畜禽粪便和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在末端利用方面,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完成七星关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和大方县、金沙县、百里杜鹃管理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促进养殖粪污还田还土利用。2024年,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