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盖一盖,增收几百块”。伴随着农用地膜的大面积推广,农膜残留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绿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为系统解决传统地膜回收难,替代成本高的问题,崆峒区大力推广使用加厚高强度易回收地膜,为农田土壤穿上了“环保新衣”。今年以来,崆峒区作为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区,以加快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导向,以试点带动为抓手,加强地膜生产、销售、使用、回收等全过程管理,多方谋划、科学组织,精准分类,因地制宜,扎实推进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工作。
一、强部署,细化责任有“高度”
为切实做好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工作,区农业农村局制定了《崆峒区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组织召开全区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工作推进会议,根据旱作农业推广面积明确了全区16个乡镇加厚高强度地膜推广使用任务24.04万亩,与废旧农膜回收企业签订了《2023年崆峒区废旧农膜回收包片协议》。各乡镇按照省、市、区工作要求,相继召开了工作推进会议,明确专人负责、强化工作部署。区乡两级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了“区乡联动、部门联动、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重带动,示范引领有“力度”
依托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的实施,招标采购了主要指标符合GB 13735-2017国家标准中I类耐老化地膜标准且厚度为0.015mm的加厚高强度地膜628.27吨并投放至各乡镇。按照每亩2.5公斤的比例对上报使用加厚高强度地膜的农户、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0.015mm加厚地膜补助。同时,在峡门乡建立了加厚高强度地膜推广使用旱作农业顶凌覆膜玉米示范点1500亩,在白水镇、草峰镇、大秦乡等乡镇建立了加厚高强度地膜推广使用玉米新品种示范点2136亩。通过发挥典型示范辐射带动效应,极大地提高了农户使用高强度加厚地膜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已完成推广使用8330亩。
三、广宣传,拓宽渠道有“宽度”
利用广播电视、抖音平台、微信、互联网、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在全区开展了《农用薄膜管理办法》、《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地膜科学使用与回收倡议书》等相关政策宣传活动,制作了微视频《崆峒区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利用》专题宣传片,全面宣传了地膜科学使用、回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群众深知“高强度加厚膜更高产、更划算、更易回收”的道理,引导农户自觉捡拾废旧地膜,做到及时收集、定点堆放,最大限度降低地膜残留危害。截至目前,共开展地膜科学使用与回收宣传24次,培训人数约3500人次,发放《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地膜科学使用与回收倡议书》1000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