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介绍我省生猪生产情况和“稳定生猪生产十条措施”。
【发布单位】四川省非洲猪瘟防控与恢复生猪生产指挥部
【发布人】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师李春华,自然资源厅耕保处一级调研员康强,省发展改革委价格处副处长喻龙,经济和信息化厅农产品加工处副处长夏超,生态环境厅农村生态环境处四级调研员冯娜娜。
【主持人】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富刚
【时 间】2021年7月9日下午15:00
【地 点】四川成都
[富刚]: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由四川省非洲猪瘟防控与恢复生猪生产指挥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介绍我省生猪生产情况和《四川省稳定生猪生产十条措施》。今天我们专门邀请了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师李春华先生,自然资源厅耕保处一级调研员康强先生,省发展改革委价格处副处长喻龙先生,经济和信息化厅农产品加工处副处长夏超先生,生态环境厅农村生态环境处四级调研员冯娜娜女士,请他们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今天参加会议的还有省非洲猪瘟防控与恢复生猪生产指挥部的成员单位,包括财政厅、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统计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林草局、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在内的相关处室负责人,以及农业农村厅相关处室(站、所)的负责人。
首先,请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师李春华先生介绍我省生猪生产情况和四川省稳定生猪生产十条措施有关情况。
[李春华]: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首先,衷心感谢新闻界的朋友长期以来对我省“三农”工作的关注、关心和支持!
下面,我就全省生猪恢复生产情况和省指挥部最新出台的稳定生猪生产十条措施(简称“猪十条”)给大家作简要介绍。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非洲猪瘟防控、恢复生猪生产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一手抓非洲猪瘟防控,一手抓恢复生猪生产,密切关注生猪市场变化,不断巩固近两年来我省恢复生猪生产成果,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工作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生猪生产稳步恢复。据统计,一季度全省出栏生猪1537.5万头,同比增长37.8%,达到非洲猪瘟前2018年同期的90%。生猪存栏3992.1万头,同比增长33.7%,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02.4万头,同比增长30.5%。猪肉产量120.1万吨,同比增长40%,已达到2018年同期的102%。据行业监测,二季度全省生猪生产继续稳步增长,预计上半年全省生猪存出栏同比都将增长30%左右,存栏总量已经提前达到年末存栏目标任务标准,出栏总量略低于正常年份水平。
二是动物疫情总体平稳。上半年,我省省内没有报告发生原发性非洲猪瘟动物疫情,只在阿坝州小金县、广安市华蓥市外省违规调运生猪中排查出2起非洲猪瘟疫情。今年春季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已经结束,全省免疫抗体整体水平在90%以上,有效构筑了免疫屏障。但随着雨季到来,非洲猪瘟等动物疫情发生风险增大,非洲猪瘟有散发的可能,绝不能掉以轻心,目前我们已经部署全面加强了防控措施,严密防范疫情反弹。
三是生猪和猪肉价格持续走低。据农业农村部养殖场直联直报系统监测,从今年第三周起,全国生猪和猪肉价格已连续22周下降,截至6月第四周分别为13.76元/公斤、24.6元/公斤,较年初高点下跌61.8%、54.6%,随后止跌回升。据我厅监测,我省猪价走势与全国基本一致。至6月25日,生猪和猪肉价格均低于全国水平,分别跌至13.58元/公斤和23.34元/公斤,同今年年初高点相比降幅分别达52.3%和55.6%,猪粮比从1月高点的12.6:1跌至6月低点的4.8:1。6月底猪价止跌回升,截止7月2日,生猪和猪肉价格分别为15.56元/公斤和25.55元/公斤,较前一周分别反弹了14.6%和9.5%。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猪恢复生产和保障市场供给工作,中央农村工作会和中央1号文件都对恢复生猪生产提出明确要求,农业农村部明确下达我省年末生猪存栏4000万头任务。省委、省政府坚持把生猪稳产保供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清华书记和黄强省长在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上,都专门部署了生猪稳产工作,明确全年出栏5800万头目标。最近,生猪市场价格大起大落,挫伤养殖者信心,对我省生猪稳产保供提出了新的挑战,为稳定生猪基础产能,我们在已出台“猪九条”“新八条”等基础上,再添新举措,制定《四川省稳定生猪生产十条措施》,经过省委、省政府领导审定,以省非洲猪瘟防控与恢复生猪生产指挥部印发实施。今天在这里,我们发布这十条新措施,具体内容是:
一是进一步强化生产服务。深入推进标准化养殖场建设,措施不变、力度不减。指导养殖场户做好生产计划,及时淘汰留作种用的三元肥猪等低产母猪,积极推广良种母猪。加强生猪生产监测,防止产能过度下降。支持脱贫地区新(改、扩)建一批种养循环的生猪产业园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二是进一步深化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立即充实各级非洲猪瘟防控与恢复生猪生产指挥部力量,把蓝耳病等其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纳入指挥部职责范围。完善非洲猪瘟防控“3+1”网格化管理体系,落实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排查日报告制度。严格生猪调运卡口管理和调运监管,落实屠宰环节“两项制度”,严格规范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立即全覆盖开展夏季“大消毒”专项行动。严格落实24小时应急值守,规范疫情处置和报告。加强主要疫病的基础免疫和补免,确保应免尽免。
三是进一步鼓励企业开展猪肉产品加工。落实肉制品初精深加工扶持政策,支持肉制品加工企业在建项目尽快形成产能、已建成项目提档升级。及时破解制约加工产能释放的困难。支持加快冷链仓储体系建设,提升猪肉及制品商业储备能力。
四是进一步严格价格监督检查。完善生猪行业和猪肉市场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布涉猪政策和市场价格等信息,指导养殖主体主动适应市场形势变化调节生产计划。严厉打击低价倾销、价格串通等操纵市场价格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坚决打击“助涨助跌”等网上散布不实消息的行为,引导养殖主体特别是中小养殖户不信谣、不传谣,避免恐慌性抛售。
五是进一步做好猪肉收储准备。密切关注生猪价格、猪粮比价等走势,及时制定生猪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实施方案。根据预警级别和启动条件要求,及时启动政府冻猪肉储备工作。加快构建监测精准、预警及时、响应高效、运作规范的猪肉常态化收储投放机制。
六是进一步夯实财政支撑。支持各地因地制宜用好生猪出栏激励奖补资金,统筹中央和省级财政相关资金,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按不低于50%的比例用于脱贫地区生猪等乡村产业发展。聚焦生猪生产、疫病防控、粪污利用、冷链冷藏等关键环节,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的精准性、有效性,具体方式由各地根据实际自行确定。
七是进一步稳定信贷支持。金融机构对生猪养殖场户和屠宰加工企业不得盲目限贷、抽贷、断贷。要加大信贷投入,着力满足猪肉加工、储存等环节的合理资金需求。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维持对生猪养殖项目0.5%的低担保费率,切实做到应担尽担。将屠宰、加工以及冷链物流等生猪全产业链环节纳入担保范围。支持各地采取贴息、担保、分险等方式,降低生猪生产主体购买饲料、良种母猪、仔猪等生产成本。
八是进一步提升保险保障能力。对符合政策、自愿投保的养殖户,做到愿保尽保。对属于保险责任范围的养殖场户及时足额理赔。加快落实育肥猪价格保险中央以奖代补政策,省市县按《四川省2020年度中央财政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试点实施细则》要求,逐级配套财政资金。健全费率动态调整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大财政补贴,合理提高保险金额。
九是进一步落实环保及用地扶持政策。抓紧完善新建规模猪场环评、用地等手续。继续实施生猪养殖项目告知承诺制试点。科学合理推动养殖污染防治措施落实。全面落实“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和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每年应安排不少于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要求,优先保障生猪产业用地需求。乡村振兴先进县的300亩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和过渡期内专项安排脱贫县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支持用于生猪等乡村一二三产业发展。
十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将生猪生产情况与市县领导班子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挂钩。县(市、区)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既是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又是非洲猪瘟防控和恢复生猪生产指挥部指挥长,要定期研判生猪生产形势,切实履行对本地稳定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的主要责任。各级发展改革、财政、农业农村、商务、经信、市场监督等相关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司其责、分工协作,全力抓好稳定生猪生产和价格的各项措施落实。
各位记者朋友,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省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我们有信心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和稳产保供的各项工作。请大家向社会再传递以下两个信息:
从生产形势看。虽然今年上半年猪价快速下降,和我们复产成效有较大关系,但经过深入分析,我们清醒认识到,本轮猪价非正常持续下跌是多种因素叠加造成的,不是简单的“猪多了”,目前我省生猪出栏量和市场消费能力均尚未回到正常年份水平,生猪恢复生产还没到“鸣金收兵”的时候。上半年生猪价格长时间大幅下跌有可能挫伤养殖者信心,通过两年多时间恢复生猪生产的努力成果受到挑战,稳定我省养猪的基础产能,保持生猪生产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是我们出台“猪十条”的根本目的。真正恢复到正常水平还需要一个过程。各地要根据目标任务、消费需求、土地承载能力合理规划布局养猪场,不能不发展、也不能盲目发展,要逐步让生猪生产达到一个稳定运行的水平。
从全年目标任务看。一是两年多来,与非洲猪瘟做斗争的实践证明,非洲猪瘟虽然没有药物和疫苗,但还是可防可控的,我省防控非洲猪瘟的措施不减、人员不减、力度不减;二是要防止生猪养殖出现大起大落,各地要密切分析生猪生产形势,用好政策,严防生猪养殖量出现大幅下跌,年初下达的实现年末存栏4000万头、全年生猪年出栏5800万头的目标不变。
谢谢大家!
[富刚]:
感谢李春华总畜牧师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各位媒体朋友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请大家开始提问。
[四川日报记者]:
我是四川日报记者。近期国家发改委已宣布启动猪肉收储工作,请问我省是否有计划启动猪肉储备?是否有保障生猪和猪肉价格相对平稳的常态化长效调节机制?
[喻龙]:
谢谢您的提问。对于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可以肯定回答“有”。
一、关于我省冻猪肉储备
今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全省生猪猪肉市场价格跌幅较大,据我委监测,1月7日全省生猪和猪肉均价创今年以来高点,其后均呈逐波下跌走势,6月24日至低点后短暂反弹,后再向下行,截至7月8日,生猪和猪肉均价与年初高点相比降幅明显。
特别是进入6月份后价格波动加大,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对此,省发展改革委高度重视,已会同省级相关部门商定,当我省猪粮比价连续1个月处于5:1—4.5:1之间或低于4.5:1时,或国家层面发布过度下跌一级预警,明确收储任务时,及时报省政府批准后,落实省级政府冻猪肉储备任务。
二、关于保障生猪猪肉价格平稳运行的长效机制
为健全和完善生猪市场调控机制,缓解生猪生产和市场周期性波动,切实维护生猪养殖户、经营者和消费者利益,促进全省生猪产业平稳健康持续发展,早在2016年11月,经省政府同意,我委会同财政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出台了《四川省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川发改价格〔2016〕540号),这是我省保障生猪猪肉价格相对平稳重要的常态化长效调节机制。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出台了《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猪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一系列指示要求,进一步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促进生猪产业稳定发展和市场平稳运行,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我委正在会同省级相关部门对《四川省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进行修订,拟报省政府同意后尽快出台《四川省生猪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实施方案》。
加强和改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总体稳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进一步完善生猪猪肉价格调控机制,保障生猪猪肉价格平稳运行,促进生猪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推进相关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我们衷心希望新闻媒体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关心、理解和支持价格工作。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我是封面新闻记者。前期我们了解到两个方面情况,一是2020年2月自然资源厅、农业农村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有效期是2年,现在生猪价格有所下跌,猪肉供应相对充足,请问这个文件现在还继续落实吗?文件有效期是到2022年2月,到期后对养殖用地是否会出台新的规定替代?二是十条措施的第九条中提到“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支持乡村产业发展,这是新的政策吗?能否再具体介绍一下如何支持生猪等畜牧业发展?
[康强]:
感谢您的提问。我厅一直致力于支持设施农业产业发展,同时大力支持生猪养殖等畜牧业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纳入历次规划。在原土地利用规划中,保障了生猪养殖等设施农业产业发展需要。正在编制的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也要求地方将设施农用地需求纳入规划。二是保障用地指标。从2020年起,我省每年安排不少于8%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保障乡村产业发展和项目用地。正在编制的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中,按照不少于10%安排乡村产业发展建设用地指标。三是加强监测监管。切实做好设施农业用地备案和上图入库工作,包括生猪养殖用地备案和上图入库,确保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力、有序。
目前《关于进一步完善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川自然资规〔2020〕3号)文件,继续有效。文件印发、执行后,有效地保障了设施农业发展用地,特别是为恢复生猪生产提供了有力的用地保障。根据设施农业用地监管系统数据,截至2021年7月8日,全省累计完成设施农业用地上图入库49078宗,用地总面积14299公顷,其中生猪养殖设施农业用地19020宗,占比37.85%,用地总面积6448公顷,占比45.09%。以上数据说明,生猪养殖用地需求已得到有效保障。
我厅将继续大力保障设施农业发展用地需求。根据国家新的要求和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提前研究我省设施农业用地政策,充分保障生猪养殖用地需求,确保政策有效衔接。
[成都电视台记者]:
我是成都电视台记者。环保是生猪养殖过程中始终不可回避的一个方面,四川是畜牧业大省,如何做到一方面要保障生猪等畜禽生产平稳,一方面又要保护好环境?请给我们介绍一下应对的相关举措。
[冯娜娜]:
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注。在保障生猪生产方面,深入推进畜禽养殖建设项目环评“放管服”改革,助推生猪生产发展。调整下放生猪养殖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限到市(州)生态环境部门,依法依规简化生猪养殖项目环评分类管理,目前仅年出栏生猪5000头及以上、涉及环境敏感区的生猪养殖建设项目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他生猪养殖建设项目仅需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不再进行环评审批。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生猪规模养殖项目环评告知承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将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生猪养殖建设项目环评纳入告知承诺制审批,建设单位在开工前按要求报送环评文件后,生态环境部门可不开展评估、审查,公示完成后即印发批复文件。对于其他实行登记表备案的生猪养殖建设项目,建设单位仅需完成网上登记备案即可,全程仅需用时10分钟左右。同时,对规模以下生猪养殖项目和不设污水排放口的规模以上生猪养殖项目,不再要求申领排污许可证和取得总量控制指标。
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方面,生态环境部门会同农业农村部门,按照“预防为主与利用优先、重点突出与统筹兼顾、科技支撑与管控联动、种养结合与疏堵互作”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原则,加强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的监督指导。推进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
[中新社记者]:
我是中新社记者。猪肉价格低了,精深加工收购猪肉成本也相应降低了,加工企业大量收购也能一定程度上调剂市场供需,请介绍一下我省支持肉制品精深加工的措施?
[夏超]:
四川是生猪生产大省,也是肉制品加工大省。经过多年发展,猪肉精深加工已经成为我省食品饮料行业最有潜力突破千亿的细分领域之一,希望食品、高金、美宁、通威等一批知名企业正加速发展,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
(一)着力推动产业集聚。围绕全省100个生猪生产基地县,在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三个经济区培育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猪肉制品精深加工集聚区,以农产品加工园区为载体,发展产地加工,引导龙头企业和优势骨干企业新增生产能力向原料产地集中,集聚中小型加工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二)着力加强企业培育。将猪肉精深加工重点企业纳入大企业大集团重点培育,落实“一企一策”个性化培育机制,强化核心竞争力,着力培育希望食品、高金、铁骑力士等重点猪肉精深加工企业。实施“专精特新”工程,壮大了三丰、南大等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推进我省猪肉制品精深加工产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
(三)突出产业创新引领。积极抢抓消费升级新机遇,鼓励和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聚焦精细分割、冷保鲜预调理等关键环节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研发一批符合市场需求和独具四川特色风味的新产品,占领新的消费市场。
(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进行智能化、自动化设备改造,充分利用5G、移动互联网、数字经济为产业发展赋能,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发展。围绕产品换代、生产换线,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建设一批智能化加工车间,提升企业生产的信息化和自动化能力。聚焦腊肉、腊肠等特色产品,进一步提高川菜系列肉品工业化和标准化水平。
(五)加大项目支持力度。聚焦猪肉制品产业链薄弱和关键环节,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进和落地一批具有延链补链强链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推动中德通内斯-德康(眉山)高端肉制品屠宰加工等重点项目在竣工投产。
[富刚]:
各位还有没有需要了解的问题?如果没有,今天的发布会就进行到这里。谢谢李春华总畜牧师和各位出席发布会的领导,谢谢各位记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