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发布会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四川省庆丰收活动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 2025-09-16 17:25 信息来源:省农业宣传中心 点击数:1

【主要内容】介绍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四川省庆丰收活动有关情况

【发布单位】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发布人】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杨仁斌,德阳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袁海,中共德阳市罗江区委书记黄琦,农业农村厅市场与信息化处处长卢强,崇州市杨柳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王伶俐,仪陇县高新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彭帅

【主持人】省农业宣传中心主任戴杰帆

【时  间】2025年9月16日(星期二)10:00

【地  点】四川成都

[主持人 戴杰帆]: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新闻发布会。

再过一个星期就是9月23日、农历秋分了,我们将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丰收节是农民朋友的重要节日,也是大家分享收获、展望未来的美好时刻。为介绍今年四川省庆丰收活动有关情况,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杨仁斌先生,德阳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袁海先生,中共德阳市罗江区委书记黄琦先生,农业农村厅市场与信息化处处长卢强先生,崇州市杨柳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王伶俐女士,仪陇县高新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彭帅先生,由他们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杨仁斌先生作介绍。

[杨仁斌]: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各位来宾,大家好!

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再过一周就是农历秋分,我们将迎来第8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办好今年的丰收节意义重大。今年我省丰收节以“川蜀好丰景 天府庆丰收”为主题,突出农民主体地位,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丰收活动,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粮丰农稳,天下大同”。粮食满仓是我们举办丰收节的基石,五谷丰登铺就丰收节的底色。我们大力推进粮食稳面增产,深化“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上半年小春喜获丰收,粮食产量95.2亿斤、2.2亿斤,连续3年保持2亿斤以上的量;冬油菜籽产量75.9亿斤、1.5亿斤,继续稳居全国第一位。大春播面预计稳中有,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截至目前大春应季粮食收获进度超6成,全年丰收形势良好。上半年,全省生猪出栏3080.4万头,1%;全省菜、果、茶、鱼产量分别长3.4%、5.2%、6.4%、5.2%,市场供应稳定。

今年丰收节四川的庆丰收活动总体安排包括3个层面。

一是全省面上活动。今年7月29日,我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四川省庆丰收活动有关工作的通知》,全省面上将举办群众庆祝丰收联欢、天府新品种、天府新技术、天府新装备、智慧农业示范体验等新质生产力成果展、金秋消费季活动、非遗文化展、农民实用技能比赛等10项系列活动。在德阳市罗江区略坪镇长玉村举办四川省庆丰收主场活动。同时,农业农村部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凝聚社会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力量老区行”专场活动将于9月22至23日在广元市苍溪县白桥村举办。

二是省丰收节组委会指导的其它活动。成员单位发挥各自优势,组织开展20项活动。其中,省教育厅举办高原夏珍·瓦布贝母丰收庆典;文化和旅游厅举办2025年全国秋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促消费活动方面,我厅与商务厅将共同主办2025年优质农产品浙江行,省供销社将举办“庆农民丰收 逛供销集市 惠居民群众——‘川供集市’进社区”产销对接活动。

三是各地开展的地方庆丰收活动。全省各地将立足本土资源优势,举办80余场次乡土味道浓厚、文化内涵丰富、农民广泛参与的庆丰收系列活动。比如,乐山市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暨“211+”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建圈强链投融资大会;达州市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水产美食消费季活动;阿坝县举办青稞丰收节;资阳市雁江区举行蜜柑满枝·丰岁同欢雁江蜜柑专场活动。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在这硕果盈枝的金秋时节,我们诚挚邀请各位媒体朋友走进川蜀大地,享受丰收盛景,与农民朋友共庆丰收、共话振兴,用你们的笔触和镜头,记录乡村振兴的动人图景,传播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奋进之声,让全社会感受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脉动。

[主持人 戴杰帆]:

谢谢杨仁斌先生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的名称。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提问。我想了解今年四川省庆丰收主场活动都有哪些安排?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主持人 戴杰帆]:

这个问题请卢强先生回答

[卢  强]:

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四川省庆丰收主场设在全国水稻油菜双季制种模式发源地德阳市罗江区略坪镇长玉村。主场活动将通过“1+7+2”的形式开展。

“1”即1场群众庆祝丰收联欢活动,通过《农产品大作战》《火辣辣的日子》《我们村的高兴事》等互动式、情景式的团体表演,全面呈现我省农业的丰硕成果,生动描绘农村改革的勃勃生机,精彩讲述当代农民的时代风采。

“7”即在主场举办的7个配套活动,包括:金秋消费季21个市(州)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以及直播带货;天府新品种展区,以实物展示、模型展示、视频展示、现场解说等多种手段呈现和展示全省50个农业主导品种及特色优势新品种;天府新装备展区,现场展示无人插秧机、采摘机器人、智能农机、智慧农业等先进设施,与新装备示范作业区形成互动;天府新技术展区,组织省农科院、川农大等企业院校,通过模型、视频、解说等形式,现场展示生物技术、智慧农业技术、数字服务技术等;分设非遗展示、农民实用技能比赛区、田园诗画摄影展,充分展示农民朋友精神气和农村改革新面貌。

“2”即增设的2个动态新展区,分别为智慧农业示范体验区和新装备示范作业区,动态展示智能农机作业与高效种植管理模式,展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和创新实践。

[四川农村日报]:

四川农村日报记者提问。这次德阳市罗江区作为全省庆丰收活动主场,将为大家呈现哪些独具特色的看点?

[主持人 戴杰帆]:

这个问题请黄琦先生回答。

[黄  琦]:

罗江区作为2025年四川省庆丰收主场活动承办地,我们将以“川蜀好丰景 天府庆丰收”为主题,充分整合本地产业、文化等资源,精心筹划一场“可看、可品、可感”的丰收活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现。

一是从“一粒种子”到“百品丰登”,彰显产业丰收。我们将结合罗江区“1+5+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立体呈现“山下饱肚子、山上挣票子”的丘陵农业模式。一方面,制种产业“全国领跑”。罗江是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和国家级油菜制种大县,油菜种子产量约占全国油菜用种量的20%,其中科技创新至关重要,我们将在活动现场设置“天府新品种展区”,集中展示“宜香优2115”“品香优秱珍”等50个新品种,通过实物造景、活体种植等方式,呈现“小种子撑起大粮仓”的科技力量。另一方面,特色农产品“花团锦簇”。我们将依托贵妃枣、晚熟柑橘、青花椒等五大本土特色产业区,现场展销“罗江花生”“罗江鳜鱼”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展示川乡黑猪、大恒799肉鸡等天府新品种。

二是从“一阕故事”到“蜀韵流长”,彰显文化丰收。罗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川菜川剧之父李调元的故乡,遗存丰富、底蕴深厚,我们将本土特色文化与丰收节深度融合,让来宾不仅能品到“烟火味”、更能尝得“文化香”。一方面,调元文化“活色生香”。我们将举办“调元川菜品鉴会”,推出以罗江特产为食材的特色川菜,展现“食在中国、味在罗江”的美食文化。同时,我们拍摄的李调元主题电影《圣旨到》将于近期上映,展现“父子一门四进士,弟兄两院三翰林”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传统技艺“活态传承”。我们将设置非遗体验区,邀请传承人现场制作罗江糯米咸鹅蛋、绵竹年画等非遗产品,让农耕记忆“可触可感可及”;我们还将设置农民实用技能比赛专区,举行竹编、嫁接、盆景等制作比赛,让来宾在体验中感受农耕文明的延续与变迁。

三是从“一村新颜”到“全域和美”,彰显乡村丰收。罗江作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单位,我们学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全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为统揽,连片建设5条示范带,持续推动乡村焕颜提质,展示四川丘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设成效。一方面,生活更便利。我们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区农村户通硬化路率、自来水普及率、供电可靠率、燃气管网通村率、通信网络覆盖率分别达91.5%、98.99%、99.9%、100%、100%。另一方面,环境更优美。我们持续推进全域无垃圾行动,巩固深化“出门五步走、进门六个好”等环境治理罗江模式,全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99%,生活垃圾治理率100%,生活污水治理率超94%,活动所在的长玉村也将通过“美丽庭院”“一米菜园”等微景观,全面展示“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乡村画卷。

春华秋实,丰收在望。罗江将以产业体现“丰收成色”、文化体现“德阳味道”、乡村体现“罗江风貌”,全方位展现“传统与现代交织、田园与诗意共存”的中国幸福家园形象,为全省献上一场独具特色的丰收活动。

[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记者提问。据我了解,四川省庆丰收主场活动已是第二次落地德阳举办。请问德阳的农业产业在全省有何优势和特色呢?

[主持人 戴杰帆]:

这个问题请袁海先生回答。

[袁  海]:

继2021年四川省庆丰收主场活动在德阳市广汉市举办之后,今年全省庆丰收主场活动在德阳市罗江区举办,我们深感荣幸。德阳地处成都平原腹心地带,属于都江堰自流灌溉区,孕育了三星堆古蜀文明,是中国农村改革策源地之一,是“天府粮仓”重要承载地。今年全市粮食播面473万亩,小春喜获丰收,目前大春粮食收获超5成,前不久,中江县百亩规模水稻测产922公斤/亩、达丘陵地区先进水平。综合全市各地收获情况,我们德阳粮食丰收已成定局,办好丰收节我们很有信心。

一是粮油单产领跑全省。全域纳入都江堰灌区整区域推进国家级试点,建成全国唯一的水稻油菜“双季制种”基地,新建粮油千亩高产片50个、百亩超高产攻关片17个,推广高产良种34个,良种覆盖率98%以上。粮食单产、油菜单产居全省第1,广汉首创稻茬小麦万亩规模亩产592.6公斤的西南最高纪录,罗江百亩规模油菜单产306.8公斤,居全省第1,入选全国典型案例,英雄黄继光的故乡中江县粮食总产夺得全省十七连冠。

二是智慧农业走在前列。在全省率先全域推进耕地种植用途管控“一张图”,创新“六步工作法”(主体申报、遥感监测、问题预警、现场核实、处置整改、预警解除),建立169.9万亩耕地数字身份证,旌阳区与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签订数字农业备忘录,入选四川省首批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地区。加快推进畜禽养殖数字化,建设生猪生产智慧管理平台,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实时监管生猪生产状况。加快农机装备能力提升,综合运用物联网传感、无人机多光谱等先进技术,建立“旌秀桂花”等11个智慧农机应用场景,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记录监管、智慧应急调度。

三是特色产业聚链成群。建设千亿级畜牧产业和粮油、蔬菜、特色、调味品等四个百亿级产业链,谋划储备项目102个、总投资124.3亿元,壮大年丰食品、道泉泡菜等一批本土龙头企业。打造“德味蜀香”区域公用品牌,什邡雪茄烟、绵竹剑南春酒、中江手工挂面等特色产品享誉海内外。我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中江纯手工空心挂面,它具有千年匠心传承历史,是四川省非遗技艺,具有“洁、白、细、柔、空”五绝,欢迎大家品尝。黄背木耳、川芎总产量均居全国第1,丹参、白芍总产量位居全国前3。拥有地理标志农产品5个、国省非遗技艺6个、“天府粮仓”精品品牌11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9个。

希望以此次农民丰收节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德阳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提高德阳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世界三星堆欢迎各位媒体朋友“安逸游德阳”。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我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我想请问王伶俐女士,作为一位90后农业从业者,能否结合您的个人经历,分享一下您在服务周边农户、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

[主持人 戴杰帆]:

这个问题请王伶俐女士回答。

[王伶俐]:

我是来自成都崇州市杨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业职业经理人王伶俐,很荣幸今天在这里给各位领导和全省农民朋友们介绍一下我们合作社的基本情况。杨柳合作社是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新形成了“以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体系”的农业共营制模式,有效破解了谁来经营、谁来种地、谁来服务三个难题。农民把土地入股到合作社聘请农业职业经理人来进行管理,同时通过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农业科技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金融服务和农业品牌服务)来全方位保障粮食安全。目前我们在崇州市和双流区一共种了7237亩土地,主要种植小麦、水稻和油菜,合作社的土地也已率先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这几年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加。今年,从我们目前测产情况来看,预计合作社水稻小麦两季总产量能突破7000吨。

近年来,我们通过无人机植保、无人驾驶插秧机、5G无人收割机、智慧化流水线等现代农机装备,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智能化作业。我们率先建立农机合作社、烘储中心和天府粮仓智能育秧中心,实现年农事服务面积达10万余亩次。这里,我特别向大家介绍我们天府粮仓智能育秧中心,通过建立智慧化流水线实现育秧全流程数字化控制,秧苗成苗率提高至95%以上,高出传统育秧20%,漏秧率降低10%,每亩地节约60元左右,为周边3万亩水稻提供秧苗。我们这两年通过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合作,使用人工智能水稻种植决策智能体来进行水稻种植,让“会种田”变成“慧种田”。

最后,我也非常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在崇州像我这样的农业职业经理人有3206人,其中年轻人占比50%。越来越多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对农业很感兴趣,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像我们合作社今年就招聘了1个成都理工大学的研究生。接下来,我将继续坚持做好这份事业,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和我一起,守好天府好田,种出天府好粮,为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贡献青春力量。

[人民网]:

人民网记者提问。请问今年四川的庆丰收活动是如何突出“川蜀好丰景 天府庆丰收”这个主题的,有何特色亮点呢?

[主持人 戴杰帆]:

这个问题请杨仁斌先生回答。

[杨仁斌]:

今年丰收节我省的庆丰收活动主题响应农业农村部“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主题,同时又独具四川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是突出新质生产力。我们加快推进“1+1+8”千亿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建圈强链建设,率先启动千亿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建圈强链“双培”行动。实施“天府粮仓·千园建设”和特色产业集群强镇培育行动。实施新质生产力发展引领工程。出台《四川种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大提升三年实施意见》。推进“天府良机”行动和农业科技创新。庆丰收主场活动将通过情景剧《我们村的高兴事》以及天府新品种、天府新装备、天府新技术、智慧农业示范体验区等布展活动,让广大群众直观感受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和创新实践带来的增收喜悦。这里给大家剧透一下,今年丰收节主场汇集了全国最先进的农机装备和农业新技术,比如,在新装备示范作业区将展示由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团队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水稻收获机和运粮车作业过程,这是我国无人农场装备的最新代表成果。

二是展示农村新气象。我们加快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百千万”系统建设工程,以“百片引领”“千村带动”“万村补短”抓好乡村建设行动和乡村治理,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推广“川善治”平台赋能乡村治理数字化模式,成为今年全国唯一以整省为单位的典型案例。今年主场活动安排了绵竹年画、夹江手工竹纸等10项非遗展示,举行田园诗画展以及嫁接、盆景等农民实用技能竞赛,搭建传统技艺竞技平台,展现农民的技艺与创新精神,充分展示农村新气象。

三是坚持农民主体。让农民成为庆丰收的主角,实现农民的节日农民乐。从节目内容到现场组织,均以农民深度、广泛参与为核心。一是来自攀枝花、德阳、宜宾、广安、阿坝州5个代表性市(州)的农民本土节目将在群众庆丰收联欢活动呈现;二是特邀种粮大户、养猪大户、经作大户、建圈强链链主企业代表,以及基层干部、农技专家代表等参演节目;三是邀请农民朋友参与主持;四是现场300余名种粮大户、养猪大户、农机手、家庭农场主等代表共同联欢。

四是激活城乡消费。丰收节历年来是活跃城乡市场、促进城乡消费的“大卖场”。我们以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活动为抓手,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线下组织21个市州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线上在各平台开展直播带货。比如,开展“川妹带川货”“一村六员一主播”公益助农促销,广元苍溪中国农民丰收节“凝聚社会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力量老区行”专场开展农特产品展销、电商直播等促消费活动。据统计,节庆期间全省各地将举办30余场次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

[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乡村频道]:

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乡村频道记者提问。刚才黄书记的介绍中提到,罗江是国家制种基地。请详细介绍一下罗江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绩?

[主持人 戴杰帆]:

这个问题请黄琦先生回答。

[黄  琦]:

近年来,罗江区紧紧围绕“稳面积、提质量、增效益”目标,在全国率先推广了“水稻+油菜”双季轮作制种模式,获评2024年“全省种业工作突出单位”。我们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强基地、稳面积,产业更加兴旺。我们按照“一园两团、多点连片”的布局,规划打造50平方公里的国家级制种基地,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五化为标准,持续推进田块整治、灌排配套、路网优化等基础设施提升,着力建成集科研、生产、加工、贸易、展示于一体的“种业公园”。目前,全区制种面积达5.8万亩(其中双季制种面积突破1万亩),年产优质种子970万公斤以上,在长江流域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1。

二是抓技术、破瓶颈,品牌更加响亮。我们积极与中国科学院、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合作,重点攻关茬口衔接、品种选育、机械化制种等关键技术,目前已建成种业试验站和研发基地2个、技术示范片1100亩,成功选育“罗油188”“罗油5号”“罗油11”等3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罗字号”新品种,实现了本土育种“零”的突破。同时,我们大力推广无人机授粉、两段机收等新技术新方法,推动油菜制种亩产达150公斤、水稻制种亩产达200公斤,实现亩均净利润3500元以上,是传统种植模式的5倍。此外,我们还结合罗江制种事业发展历程,出版了长篇报告文学《大国良种》,拍摄了纪录片《时光里的乡村——希望的种子》,并荣获第30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好作品奖,“罗江良种”的知晓率、美誉度大幅提高。

三是育主体、强服务,农民更加富足。我们深化与中种集团、丰乐种业等龙头企业的合作,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行“半托管”“全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模式,有效实现种业生产节本增效。目前,全区已集聚制种企业3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80余个,引进“育繁推”一体化企业3家,通过“订单农业”带动5000余户农户参与制种。2024年,制种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万元。

下一步,罗江将继续以“双季制种”为核心,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科技支撑,扩大带动效应,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种业高地,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罗江力量。

[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记者提问。我想请彭帅理事长分享一下您今年种粮的账单情况。比如种粮成本有什么变化,收益预计有多少?您对今年的收益情况是否满意?

[主持人 戴杰帆]:

这个问题请彭帅先生回答。

[彭  帅]:

大家好!我是仪陇县高新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彭帅,是一名85后农二代。今年,在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和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合作社的粮食生产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我就简单跟大家报一下今年我们种粮的“经济账”。

我们通过两季田增收,合作社800多亩土地主要采用的是稻麦轮作模式,一季麦子一季稻,既养地又增收,今年小麦亩产约850斤,亩均产值过了1000元,水稻亩产预计1200-1300斤,亩均产值能达到1700元。

为了降成本,我们联合县里35个种粮主体成立了粮油协会,统一到大型种子公司、肥料厂、农药企业谈价格,再加上统一种植技术、统一产品销售,亩均成本降低了20%左右。今年小麦亩均成本(包括种子、化肥、农药、机耕机收、人工)800元左右,水稻亩均成本大概在1050元。刨掉成本,每亩纯赚个七、八百元,预计全年总收益能超过60万元。

我是一个农民,我就想种好地,有好收益,让身边的农民兄弟也能赚到钱。我对今年的种粮收益很满意,对未来也充满信心。

[主持人 戴杰帆]:

请提最后一个问题。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记者提问。与往年相比,请问今年的主场活动有没有什么新亮点?

[主持人 戴杰帆]:

这个问题请卢强先生回答。

[卢强]:

今年我们设置了天府新品种、天府新技术、天府新装备、智慧农业示范体验区等新质生产力成果展,届时将展示全国最先进的农机装备和农业新技术,大家将看到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力量与美好前景。

在天府新品种展区,将以“巨稻通道”开启四川种业大省风采展示。在天府新技术展区,省农科院AD300、川农大先进农业传感器、中国农科院都市所植物工厂等技术装备将一一亮相。在天府新装备展区,柑橘采摘机器人、万寿菊采摘机器人等代表着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最新研发成果。在智慧农业示范体验区,汇集了智慧灌溉、智慧植保、智慧监测、智慧巡检等功能关键技术10余项,在本次丰收节集中亮相、各展风采。在这里特别邀请各位媒体朋友到现场来亲自感受一下咱们现代农业的“黑科技”。

[主持人 戴杰帆]:

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如果还有问题,会后可以联系采访今天参与发布的单位,也可以和省农业宣传中心联系,我们做好联络服务工作。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