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发布会
乡村发布厅暨“春行田野”媒体采风活动——走进邛崃市
发布时间: 2025-03-25 17:21 信息来源:省农业宣传中心 点击数:1

【主要内容】介绍邛崃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关情况

【发布单位】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发布人】邛崃市政府副市长王建涛、邛崃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龙成涛、天府现代种业园管委会种业发展部部长杜勇、邛崃市鑫磊耘耕家庭农场农场主黄鑫

【主持人】省农业宣传中心副主任谭功燮

【时  间】2025年3月20日17:00

【地  点】成都邛崃天府现代种业园

[主持人 谭功燮]: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共同举办的“春行田野”媒体采风乡村发布活动。

当前,正值春耕生产、春茶上市、春花盛开的“三春”时节。为充分展现我省基层一线抢抓农时,全面展开春季农业生产的火热场景,宣传各地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实践、新做法、新成效。

今天我们走进成都市邛崃市,邀请到邛崃市政府副市长王建涛先生,邛崃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龙成涛先生,天府现代种业园管委会种业发展部部长杜勇以及邛崃市鑫磊耘耕家庭农场农场主黄鑫先生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切的问题。

首先,请王建涛先生介绍邛崃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相关情况。

[王建涛]: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在这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美好时节,欢迎大家来到文君故里邛崃。邛崃古称临邛,是巴蜀四大古城之一、西汉才女卓文君的故乡,被誉为“天府南来第一州”。因处于成都平原与川西高原交汇之地,成就了生态宜居、土地肥沃、物产丰饶的资源禀赋,是中国最大的白酒原酒基地,先后获评国家制种大县、产粮大县全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四川省首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四川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要求加强村庄规划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为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近年来,邛崃市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在徐徐展开。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特色发展,描绘乡村希望底色。以成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蜀山乡韵”示范走廊为轴,布局沫江茶海片区,按照“片区谋划、梯次推进”方式,发挥天台高兴、夹关熊营等4大片区示范带动作用,建成59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夹关熊营村入选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典型案例、川王村入选四川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典型案例,西江村等全国5个村共同成立“全国和美乡村共富联盟”。实现跨区域资源共享、产业共兴,推动“点上盆景”向“全域风景”蝶变。

二是坚持种业创新、科技兴农,彰显乡村原生优势。立足“天府粮仓”核心承载地定位,构建“一库一院五中心”种业创新体系。依托国家制种大县优势,建成2.8万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全面运行省种质资源中心库,成功创建成都市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入驻四川川种、丰乐种业等种业及关联企业27家,研发德粳4号等新品种47个,“天府黑猪”获国家畜禽新品种认证。建成区域型“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4个,实现农事作业机械化率超90%。建成8个“天府粮仓·百县千片”示范片,2个十万亩粮油产业园、9个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园。形成“良种+良田+良技”三位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范式。

三是坚持治理创新、生态优先,勾勒乡村环境亮色。深化“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智慧治理模式,实现涉农村社“川善治”平台全覆盖。推广“智慧蓉城·微网实格社会治理平台”,累计受理事件8万余件。通过“六乱四脏三提升”专项行动,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生活污水治理率93.2%。建成2539公里“四好农村路”串联“路景产村”融合发展,形成“生态治理筑基、智慧平台赋能、绿色基建兴业”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四是坚持城乡融合、改革赋能,描绘乡村幸福成色。统筹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优化人、地、钱资源要素配置,不断提升职业农民队伍文化素质、技能水平和经营能力。累计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4096人、高素质农民4692人;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到期延包试点;优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截至目前,“农贷通”贷款累计4458笔、56.69亿元。探索推广高兴靖口“四方联营”、大同镇马湖村“433”投改股等7种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模式,全市集体经济总收入较2021年增长53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141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优化至1.59:1,走出了一条“土地稳基、人才提质、金融增效”的共富之路。

各位领导、媒体朋友们,文君茶香飘千年,丝路首城蕴古今!欢迎大家到邛崃这座千年古城,共品邛茶芬芳,共赏田园美景,共享美好未来!

[主持人 谭功燮]:

感谢王市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各位媒体朋友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请大家开始提问。

[四川经济日报]:

我是四川经济日报的记者。前不久省上公布了2024年全省“天府粮仓·百县千片”高产竞赛结果,邛崃市榜上有名。请问今年邛崃将如何推进“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

[主持人 谭功燮]:

这个问题请龙成涛先生回答。

[龙成涛]:

感谢提问。2024年,邛崃市粮食生产稳中提质,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57.85万亩,总产量突破25.1万吨。在“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中,水稻百亩超高产攻关片亩产829.4公斤创历史新高。成功创建1个省级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成都市五星级园区,5个成都市三星级园区,建成8个“天府粮仓·百县千片”示范片,带动全市大春单产提高4公斤,农民种粮收益增加5322万元以上。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增强现代种业辐射带动能力。邛崃市锚定建设中国西南种业中心目标,通过强化科技创新、优化基地布局、壮大产业集群三大举措,全面提升现代种业发展能级。推进种业公园建设,布局临邛关家等5个核心制种基地;与眉山、绵阳等地组建产业联盟,推动“川种”走向国际市场,全力打造具有行业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种业集群。

二是加快生产方式转变,推动都市现代农业建圈强链。坚持工业化理念抓农业,优化空间布局、强化要素配置、突出强链补链,全力打造成都西部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引进设施种植、设施畜牧、设施渔业、植物工厂等先进生产设施,布局设施农业用地空间,加快推进中法农业科技园落地,打造标准化、智能化“农业工厂”;策划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园,建设区域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构建起现代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全链协作体系。

三是深化人才培育机制,激活“天府粮仓”建设动能。依托四川现代种业研究院等平台,组建“专家+地方科技人员”服务团队,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田间生产力,创新开展“田间课堂”等技术培训,计划新培育高素质农民、农业职业经理人1000人以上,为现代农业注入智力动能。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完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机制。计划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50家以上,形成多元化、专业化、组织化的农业生产格局。

[主持人 谭功燮]:

感谢龙成涛先生的介绍,请继续提问。

[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提问,作为国家级种业园区,请问天府现代种业园是如何提升“川种”核心竞争力的?有哪些亮点做法与成效?

[杜 勇]:

天府现代种业园自2018年成立以来,积极推动种业创新要素聚集,采取引、培、共建的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成功创建为西南首个以现代种业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目前,园区2.1平方公里种业总部区基本成形,93平方公里种业生产示范区规模成势。围绕“种源保护利用-商业研发转化-规模生产推广”产业全链条,建成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农业农村部天府种业创新重点实验室等“一库一院五中心”功能平台,组建西南首支1.5亿元种业基金,招引培育先正达、荃银高科、丰乐种业等种业领军企业及关联企业28家,入驻科研团队12个,培育新品种47个,成功举办天府国际种博会等专业展会33次。

下一步,我们将着重从三方面发力,构建全产业链创新体系,提升“川种”核心竞争力,助力四川建设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一)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夯实种业振兴基础。一是强化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用好用活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推动种业资源要素向园区聚集,争取布局区域种质资源鉴定中心,强化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种质创新利用,为四川培育优良品种提供源头活水。二是抢占生物育种新赛道,建设智能育种生物技术创新中心,配套建设生物育种公共服务平台、天府现代种业创新服务平台,推动天豫兴禾等企业开展基因编辑技术中试,实现新型抗除草剂等生物育种成果产业化。

(二)引育并举强链补链,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一是推动现代种业扩能提质。制定出台支持种业发展的专项政策,优化重组种业基金,配套建设种业实验室、生物育种研发基地等项目,加强种业企业引育。二是强化制种基地建设。推动数字种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探索优化全程机械化制种成套技术,完善制种保险制度,推进种子认证,加强制种人才培育,稳步提升制种产量和质量。

(三)做强天府良种支撑,赋能活镇兴村富民。一是加强新品种育种研发,支持园区企业在川建立研发总部和区域研发中心,推进育繁推创新联合体组建和商业化育种研发,加快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等本土突破性品种,以及加工专用品种、重金属低吸附等特异性品种。二是强化优质品种推广,开展跨区域跨行业协同创新,推进建设绿色农业生产示范基地,推动优质高产新品种在全省推广应用,支持天府粮仓建设。

[主持人 谭功燮]:

感谢杜勇先生的介绍,请继续提问。

[中新社]:

中新社记者提问,我的问题是在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请问邛崃如何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推动实现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主持人 谭功燮]:

这个问题请王建涛先生回答。

[王建涛]:

邛崃围绕夯实城乡融合基础、均衡城乡治理水平、促进城乡要素流动、激活城乡发展动能四个方面,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1.03万亩,全市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稳定在2.8万亩以上,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7.85万亩、产量25.1万吨,建成“天府森林粮库”示范基地3个。全域推广运用“川善治”平台,涉农村(社区)100%入驻。发布乡村旅游精品线路9条,天台山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4年新增成都和美乡村消费新场景3个,3A级林盘景区1个。持续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全面消除。

下一步,邛崃将立足现代都市与大美乡村双向奔赴,打造成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蜀山乡韵示范走廊,推动实现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一是推进改革试点试验。以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为引领,统筹抓好6项国省试点任务,在乡村金融创新、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快形成国省领先的农业农村改革经验。二是促进生产要素集聚。抓好“天府粮仓”农村实用人才孵化基地、数智游民基地等项目,增强乡村人才吸附力。探索“飞地抱团”“使用权入股”等模式,建立村镇、政企和村集体经济及农民间的利益联结模式,推动全要素支撑、全环节衔接。三是加快推动活镇兴村。发挥天台高兴、夹关熊营等4大片区先行作用,加快推进火井状元、南宝羌寨等重点项目,布局西岭宿集、田野见、南堂口等一批乡创新业态新场景,引领带动全域和美乡村建设,连片成面打造成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蜀山乡韵示范走廊。

[主持人 谭功燮]:

谢谢王建涛先生介绍,请继续提问。

[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乡村频道]:

我是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乡村频道的记者。我们了解到鑫磊耘耕家庭农场以粮食种植为主业。想请问一下农场负责人黄鑫,您的家庭农场去年种粮效益如何?今年还有哪些新打算?

[黄 鑫]:

大家好,我是邛崃鑫磊耘耕家庭农场的农场主黄鑫,我的家庭农场一共流转了1400亩土地,主要种植粮油作物,包括水稻、小麦、油菜。去年,家庭农场总收入达到900余万元,较上一年增长了30%,主要原因是:第一,农场从耕地到育秧插秧,再到无人机施肥和统防统治,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种植,不仅节约人工成本,还节约了种植成本;第二,对外提供耕田、飞防等社会化服务,增加了收入;第三,与电商合作,批发销售农产品,以前是单一的线下销售,现在通过线上销售,电商销售额达到了300余万。

今年,我们将通过建设智慧农场、开拓电商销售渠道、打造新消费场景,创造更多发展机会,吸引更多人来乡村。一是建设智慧农场,打造共享菜园,“租客”通过线上自助选择种植品种,24小时直播观看农作物生长过程,通过精准温控、光控技术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提高农产品品质。二是开拓电商销售渠道,组建电商销售团队,严格把控质量提供优质农产品,打造“田野见”农产品品牌,做标准化、品牌化的农产品,把产品卖得更好。三是打造新消费场景,在高埂街道共富村打造“田野见”新业态新场景,将结合农事节气推出各种形式的农文旅活动,通过休闲餐饮+农事活动+采摘体验,让消费者通过活动,亲身体验,亲自品尝,通过打造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激发乡村消费新需求。

现在我们农场有8000个会员,会员价格为399元一年,包括了猕猴桃,爱媛,耙耙柑,冉义贡米,番茄,玉米6种农产品,会在每个农产品风味最佳的时候,不定时邮寄给会员,会员线下到田野见消费,可享受第一杯咖啡9.9元的会员特价,同时会员在田野见线下购买农产品享有8.8折优惠。

[主持人 谭功燮]:

感谢黄鑫先生的介绍。各位媒体朋友,由于时间关系,现场提问就进行到这里,如果还有需要了解的问题,会后可以联系今天参加发布会的单位或省农业宣传中心,我们将做好沟通和服务。感谢媒体朋友对我省农业农村工作的宣传报道和关心支持。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