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发布会
2024年省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 2024-03-01 15:21 信息来源:四川发布 点击数:1

2024年2月29日(星期四)10:00,省政府新闻办将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2024年省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四川发布客户端将全程图文直播,敬请关注!

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主任方小虎主持。 

主持人 ​方小虎: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上午好。今天是四年一遇的润日,欢迎大家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出席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的首场新闻发布会。

近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的意见》,也就是2024年省委一号文件。

为帮助大家更好了解文件有关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省乡村振兴局局长蒋刚先生,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徐斌先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黄晓东先生,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邓斌先生,请他们介绍有关情况,并围绕大家关心的问题回答提问。

首先,请蒋刚先生作介绍。

​蒋刚: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的意见》,即2024年省委一号文件,今天正式向社会公布,这是新世纪以来省委连续出台的第21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

2023年,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三农”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产量达718.8亿斤、创26年来新高,生猪出栏6662.7万头、居全国第1位,“菜篮子”产品生产稳定、供应充足;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全部落实帮扶措施,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25万亩,新创建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95个,加快建设21个国、省级产业集群,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农民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增速比城镇居民高2.4个百分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改善,乡村治理能力有效增强,农村社会稳定安宁。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去年12月专门就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对今年“三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2月2日省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就做好我省“三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省委一号文件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就做好2024年“三农”重点工作作出了系统安排。文件共6个部分29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明确一条主线、守牢两条底线、突出三个重点、强化四项保障。

一、明确一条主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三农”发展高度重视、特别关心,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去年来川视察时明确提出,四川要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提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因此,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三农”工作的主线,就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

二、守牢两条底线:确保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一)确保粮食安全。文件提出了今年粮食生产的目标任务,要求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600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715亿斤以上,围绕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作出系列部署安排,包括实施粮食扩面增产工程、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量质并重建好“天府良田”、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等等,还明确提出了提高省级财政种粮大户补贴标准、适当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补助水平等一系列硬政策。

(二)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文件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出实施防止返贫常态化监测帮扶体系促进计划、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体系促进计划、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提升计划和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强基提质行动等工作举措,并要求进一步落实相关的帮扶政策。

三、突出三个重点: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一)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文件明确提出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围绕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作出系列部署,要求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发展、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深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立足我省是农民工大省的实际,部署开展农民工高质量充分就业行动,要求确保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保持在2500万人以上,推动持续增加农民务工收入。

(二)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文件提出示范引领、梯次推进、整体提升的工作推进机制,明确要求建立省级财政筹资保障机制,统筹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补短补缺五年计划,并就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加快乡村文化发展等工作作了安排。

(三)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解决“三农”发展面临的矛盾问题,根本上要依靠改革。文件围绕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提出深化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等改革举措,进一步推动激发乡村振兴的动力活力。

四、强化四项保障:组织保障、投入保障、人才保障、用地保障

组织保障方面。强调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健全乡村振兴责任体系,加强党委农村工作体系建设,完善乡村振兴考核考评办法,压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责任。

投入保障方面。要求坚持将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加大各级公共财政乡村振兴投入的力度,落实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政策,构建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的财政保障机制。

人才保障方面。要求全面提升乡镇领导班子抓乡村振兴的能力,完善城市人才入乡政策,启动农业实用人才培育计划,推行“岗编适度分离”机制。

用地保障方面。承包地方面,要求深化“三权分置”改革,逐步扩大解决承包地细碎化试点范围,鼓励开展农田集中整理、实现连片经营。建设用地方面,提出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主要用于当地的机制、深入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安排不少于5%的土地年度计划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等政策举措。

这就是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与新闻界的朋友作一个介绍。下面,我和我的同事将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主持人 方小虎:

谢谢蒋刚先生的介绍。下面,请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的名称。

​四川广播电视台记者:

四川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去年四川的粮食产量达到了718.8亿斤,创了历史新高。请问四川的粮食还有没有增产的计划?下一步重点的着力方向是哪些?谢谢。

蒋刚:

谢谢记者朋友对四川粮食生产的关心,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四川粮食还有增长潜力,这是明确的。前年底,我们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了2025年、2030年全省粮食产量将达到730亿斤、750亿斤的目标。这个目标既考虑了全省粮食生产现状、分析了增产潜力,又明确了实现路径。

当前,耕地资源约束日益趋紧,要想在扩面积上做文章难度还很大,因此我们将下一步工作重心放在了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上,提出了“急抓1年、紧抓3年、续抓5年、长抓10年”的工作思路。

大家知道,去年我们印发了《四川省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分作物明确了增产目标,细化了具体技术路径,确立了“五良融合”、科技到田、全链条发展等工作重点,聚焦玉米、大豆、小麦三个作物攻关,冬小麦单产首次迈上了300公斤台阶,全省粮食平均单产增加了12公斤,达到374.1公斤,这个数据也接近375.6公斤的历史单产最高水平(2021年)。这个12公斤的粮食单产增量,是在前年全省大部分地区遭遇干旱减产的情况下,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努力提高单产取得的。

今年,我们将启动“百县千片”建设行动,这也是未来3年工作的主要谋划,旨在更加系统、更加全面地推进粮油单产提升。我们将以90个粮食主产县为重点,每年布局建设1000个粮油作物千亩高产片,由点到片、由片到县,全要素集成、整建制推进大面积均衡增产。

同时,我们以“百县千片”为载体,创新开展千亩高产展示拉练、百亩高产攻关竞赛、全省“粮王”争夺赛。县域间,比建设力度、增产幅度;科研单位间,比模式创新、技术集成;种粮主体间,比产量效益、投入收入。通过这一系列工作举措,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单产提升集聚集中,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今年,我们还将全面落实各项增产措施,大力推进水稻扬优势、玉米挖潜力、小麦促平衡、薯类补短板、大豆强模式,力争五大作物单产分别提高3.6公斤、3.1公斤、6.5公斤、2.4公斤、1.7公斤以上。通过挖掘主要粮油作物增产潜力,力争全省粮食单产再提3公斤,争创历史新高,跳起摸高,总产再增6亿斤,保持高位求进。

同时,我们每年将评选10个高产竞赛先进县、20个科技增粮先进单位、50个四川“粮王”,对有关单位和个人将进行奖励,进一步激发地方重农抓粮、科研单位兴粮、种粮主体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 方小虎:

谢谢蒋刚先生。下面请继续提问。

新华社记者:

我是新华社记者,我的问题跟耕地保护有关。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今年省委一号文件对加强耕地保护提出了哪些新的工作要求?谢谢。

邓斌: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媒体朋友们对全省耕地保护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今年省委一号文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耕地保护提出了要求。

一是压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全面落实田长制,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二是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机制,强化耕地总量管控和“以补定占”管理,确保全省耕地总量不减少;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制度,完善后续管护和再评价机制;建立耕地保护差异化激励约束机制,稳妥有序推进上一轮规划耕地保护任务缺口恢复。

三是强化耕地保护日常监管,分类稳妥开展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复耕,细化明确“非粮化”整改范围,合理安排恢复时序,坚决保护农民利益,坚决防止简单化和“一刀切”。

去年,我省耕地保护工作以全面推行田长制为抓手,层层压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扎实开展成都平原及全省耕地保护专项整治;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有序推进流出耕地整改和恢复补充,全省耕地保护形势持续好转,2023年预计全省耕地可净增加50万亩以上,实现全省连续三年耕地净增加。今年,我省将坚决稳住全省耕地总量,持续实现全省年度稳定耕地净增加,有力支撑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建设。

一是压紧压实耕地保护共同责任。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深入落实田长制,完善田长制制度机制,鼓励市县积极探索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基层田长和网格员以发现问题为重点扎实开展巡田,切实推动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

二是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统筹做好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任务,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坚持“以补定占”,实行年度“算大账”,进一步健全全省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的“1+N”政策体系,完善补充耕地指标省级统筹、收储、调剂制度,搭建指标统一调剂平台,推动形成“行政+市场”的机制。编制实施全省耕地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细化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管控措施,坚决遏制永久基本农田不合理流出。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等措施,持续推动林地、园地上坡,耕地下坡,实现优质耕地集中连片,不断优化耕地布局。

三是分类稳妥推进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复耕。深入开展调研摸底,综合考虑后备资源、农民意愿、实施成本、地形地貌等因素,建立耕地保护差异化激励奖惩机制,会同相关部门,督促指导地方稳妥有序推进恢复补充违规流出耕地,坚决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主持人 方小虎:

谢谢邓斌先生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人民日报记者:

人民日报记者提问。四川脱贫人口基数大,巩固脱贫成果任务也相对比较重,请问当前脱贫成果巩固的情况如何?今年有哪些具体的部署安排?

徐斌:

感谢记者朋友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过渡期以来,我省始终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圆满完成了中央和省委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特别是2023年,我们着力构建防止返贫常态化监测帮扶、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村)支持“三大体系”,精心实施脱贫地区资金项目质效双提、东西部协作提质增效、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强基提质等“五大行动”,创新开展了特色优势产业全链条发展、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示范区创建“三项试点”,全力推动巩固衔接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年投入各级衔接资金超过310亿元,实施补短板、惠民生、促发展项目2.1万个,实现脱贫人口务工就业235.5万人、超目标任务14.9万人,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跃上1.4万元大关、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在14%以上,整体呈现出脱贫群众收入持续向好,脱贫地区特别是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经济发展加快恢复、增速提升的良好态势。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我们将坚持“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协同推进,乘势而上、聚势而为,着力实施“两促进一提升”计划,推动巩固脱贫成果提质增效。

一是实施防止返贫常态化监测帮扶体系促进计划。落实县乡村三级网格管理体系,及时科学调整防返贫监测收入标准,畅通因灾和突发事故等特殊情况识别纳入“绿色通道”,对监测对象开展精准帮扶。今年,我们将实施“重点县域防返贫工作提质行动”,进一步把基础工作打牢做实。

二是实施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体系促进计划。坚持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消费帮扶“三管齐下”,按照“巩固、升级、盘活、调整”分类推进脱贫地区帮扶产业可持续发展;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全面落实脱贫劳动力就业补助政策,统筹用好以工代赈、帮扶车间、公益性岗位等渠道,全力稳住脱贫群众就业规模;加大消费帮扶力度,深化“天府乡村”公益品牌全链条发展,帮助更多脱贫地区农产品走出大山。

三是实施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提升计划。深入落实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政策,发挥省级协调、考核评价、定点帮扶等“五项机制”重要作用,推动年度重点任务清单加快落实。实施“大小凉山彝区夯基强本行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脱贫群众增收提质行动”“欠发达县域扶贫和帮扶资产增效行动”,不断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能。推动脱贫地区“三项试点”落地见效,7月底前形成一批试点成果。持续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提升800人以上安置区经营主体的带动能力,巩固200人以上安置区的帮扶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逐步能致富”。

谢谢。

主持人 方小虎:

谢谢徐斌先生。请继续提问。

四川日报—川观新闻记者:

四川日报—川观新闻记者提问。我省是劳务输出大省,每年有超过2500万农民工外出务工就业,请问当前农民工就业情况怎样?下一步还想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农民工就业,谢谢?

黄晓东: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大家对农民工群体和就业工作的关心。

四川是人口大省、劳务输出大省,农民工总量常年保持在2600万左右,占全国的十分之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始终坚持把农民工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来看待、把服务保障农民工作为重大的战略工程来推动,在兴产业、稳企业、强培训、优服务上精准发力,农民工就业呈现稳中有升、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2023年,全省农民工就业总量达到了265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达到了7050亿元,就业规模和劳务收入创历史新高,为稳定全省就业的“基本盘”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我们也看到,受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因素叠加影响,农民工就业稳定性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技能素质偏弱、权益保障不到位等问题日益凸显。农民工就业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政治问题。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省委一号文件关于开展农民工高质量充分就业行动的部署要求,聚焦农民工就业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持续发力,精准发力,确保广大农民工朋友求职有门、培训有路、维权有助。

一是在拓展农民工就业渠道上再加力。深化省际劳务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构建“县级劳务公司+乡(镇)劳务专合社+村(社区)劳务经纪人”全链条劳务服务体系,推广应用“蜀我·会找活”数字化智能化平台,进一步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水平。发展壮大县域特色产业,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完善返乡创业政策措施,扶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就业。

二是在提升农民工就业技能素质上再加力。加大培训资金投入,改进培训补贴方式,分层分类开展岗前技能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新型学徒制培训。创新开展创业培训和新职业新业态培训,满足更多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多样化、个性化培训需求。

三是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上再加力。持续开展和谐劳动关系“春风”行动,督促指导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扩大农民工参加城镇社会保险的覆盖面。深化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始终保持根治欠薪的高压态势,为广大农民工朋友维护自身的就业、社保和劳动保障权益撑起坚实、温暖的“保护伞”。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 方小虎:

谢谢黄晓东先生。请继续提问。

香港商报记者:

香港商报记者提问。现代乡村产业发展对于建设用地有了更多的需求,请问四川在这个方面有哪些举措?谢谢。

​邓斌: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为全面高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保障和规范乡村振兴用地的需求,切实提高乡村产业发展用地保障的服务能力,今年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速推进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报批。有序推动已全部编制完成的乡镇级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审批工作,按期完成成果备案。指导各地适时审批按需编制的村规划,引导县域内乡村地区公共资源集中布局、精准投放,保障城乡要素畅通、有序流动,为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提供规划支撑。

二、继续加大乡村地区用地计划指标支持力度。一是对脱贫县每年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600亩,“戴帽”下达、专项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用地需求。二是指导市县安排不低于5%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三是实施“增存挂钩”机制,指导各地加大存量土地处置力度,“产生”更多计划指标,由市(州)统筹安排,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需求;计划指标不足的,年底视全省计划指标结余情况,由自然资源厅在全省范围内统筹调剂支持。

三、打好农村用地政策支持组合拳。一是规范城镇开发边界管控,尽快出台细化城镇开发边界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明确城镇开发边界外零星城镇建设项目的准入清单和管控要求。二是研究制定《四川省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引》,出台我省第一部针对乡村振兴用地政策的“工具包”,全面梳理乡村振兴用地保障政策,指导地方用好用活相关土地政策。三是精简农村建设用地审批流程,推动将农村建设用地涉及的省级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审批权授权给市(州)人民政府行使。

四是提高用地审批效率,年初我们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用地保障切实提高用地审批效率的十二条措施》,下一步将指导市县抓好贯彻落实,做实“用地保姆”、畅通“绿色通道”、实行“容缺受理”,高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五是审慎稳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出台《四川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办法》,明确可以入市的集体土地范围、办理流程、收益分配等,进一步规范交易行为,维护各方面的权益。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方小虎:

谢谢邓斌先生,请继续提问。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提问。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改革是关键一招,请问今年我省在部署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方面有哪些举措?谢谢。

徐斌:

感谢记者朋友对四川农村改革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四川是全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省委省政府对农村改革工作历来高度重视。去年中央出台了《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方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重点研究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问题,对农村改革工作作出系统安排。省委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今年农村改革重点,将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快推进。

一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重点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持续增长,截止2023年底家庭农场达22.6万家、农民合作社突破10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也初步建立起县有中心、乡(镇)有站点、村有协办员的服务体系。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推进实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能力提升行动,推动组建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行业联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不断增强经营主体的自身实力和联农带农能力。同时,进一步完善县乡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运行机制,扩大覆盖范围、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加快实现全程全链便捷服务。

二是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截至2023年底,全省已登记赋码发证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51439个,全年实现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43.5亿元。今年将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规范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实施扶持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因地制宜推广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对有条件的地方,支持以县为单位制定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盘活利用规划,统筹整合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农村资源开发、共同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三是加快探索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为探索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机制,省委、省政府专门部署在成都西部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和20个县(市、区)开展改革试点。今年要着力推动试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围绕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努力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资源均衡配置、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积极探索,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经验。

此外,今年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方面也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持续深入推进。

谢谢。

主持人 方小虎:

谢谢徐斌先生。请继续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提问。据我了解,去年四川专门召开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工作推进会,请问今年在这项工作中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措施来达到进一步的落地和见效?谢谢。

蒋刚: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大家知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刚才记者朋友也谈到,去年11月全省专门召开了工作推进会议,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出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我们今年将集中力量、集中要素,推进实施一批让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一是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经过多年努力,我省农村基础条件已有了很大改善,但对照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我们在村内道路、供水、通信、农房建设及乡镇场镇建设等方面也还存在一些短板。今年将持续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乡村振兴产业路旅游路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水务百县建设行动,统筹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通信基础设施能力提升、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同时,我们还将实施乡镇场镇建设管理补短计划,支持片区中心镇加快发展,着力培育一批省级百强中心镇,引领带动场镇条件改善。

二是全域整治农村人居环境。近年来我们扎实推进农村“三大革命”,人居环境改善非常明显,目前全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了93%,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的行政村比例达到了69%,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达到了98%。下一步,我们将推进实施农村“厕所革命”重点项目,深入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巩固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大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持续健全农民参与机制,加快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三是加快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今年将重点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发展城乡学校共同体,构建县乡村医疗卫生一体化服务体系,强化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片区化集约化布局农村基本养老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四是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加强平安法治乡村建设,完善农村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同时,我们将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深化农村移风易俗,加快培育文明乡风。

为确保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工作有效推进,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建立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建立省级财政筹资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共同推进,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让农民群众看到新变化、得到真实惠。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主持人 方小虎:

谢谢蒋刚先生为我们回答了最后一个问题。感谢各位记者朋友,感谢今天各位发布人,记者朋友们如果还有其他关注的问题,可以联系采访有关职能部门,也可以和省政府新闻办联系,我们会做好联络服务工作。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