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农机。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行“耕种防收”全程机械化作业,邀请专业农机操作师傅进行培训,目前,无人机植保每分钟喷洒面积达0.7亩,效率为人工15倍;机械化育秧流水线每小时可培育秧盘1000盘,出苗整齐度提高15%;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通过土壤传感器实时调节,化肥利用率从60%提升到80%。(2)“搞”合作。与四川农大专家团队合作,设立水稻机插秧试验基地,通过对插秧的行距间距,以及取秧量的调整,稳步提升田间产量。2024年,全市推广改良后的机插秧技术面积达180000亩,平均亩产稳定在1300斤,比传统插秧增产9%,每亩节约人工成本80元,农药成本30元。(3)“卖”服务。大力扶持培育农机服务组织,总结机械化技术和新品种经验,通过社会化服务向周边农户提供育秧、插秧、植保、收割“一条龙”服务。目前全市种粮合作社达71家,综合服务面积突破15.58万亩,每年稳定吸纳周边4000余名村民务工,带动人均年增收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