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江市立足西部欠发达且非脱贫地区实际,以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为重要抓手,扎实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探索建设“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先行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走深走实。2023年以来,全市48%的镇(涉农街道)农村面貌显著提升,46.6万户、139.8万名群众从中受益。有关做法入选农业农村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典型案例(第一批),且为本批次四川省唯一入选的综合类案例。
一、健全机制聚合力。市县成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380名第一书记、300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形成“市县领导包镇、部门联村”攻坚格局。科学规划5年5个批次推进计划,到2027年全域覆盖77个镇(街道)。创新多元投入机制,通过19条投入措施,整合涉农资金和专项债券25.6亿元,吸引社会资本14.1亿元,带动22.8万农户投工投劳投资,构建“政群社企”共建格局。
二、优化环境促宜居。全域推进“六净六顺”,建成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2.46万个,目标镇(街道)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以完善功能为重点改造危旧房、整治土坯房2万余户,拆除残垣断壁、废弃棚舍等3.6 万余处,完成11.8万户厨房厕所改造,建成“微菜园”4万余个。新改建农村公路243公里,天然气通村、4G网络覆盖、“双千兆”通达率均达100%,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95%。优化公共服务,实现295项高频民生事项“不出镇村”办理,办事时间缩减80%。
三、兴产富民强根基。坚守粮食安全底线,建成高标准农田212.9万亩,整治撂荒地13.9万亩,打造7条粮油产业示范带、44个千亩高产示范片。做强“中国血橙之乡”等7个国字牌金字招牌,成功创建农业园区109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7个。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培育龙头企业113家、专合社2625个和家庭农场1.27万家,推动农民持续增收。
四、共商共建树新风。召开座谈会、院坝会2.1万余场次,项目实施方案充分吸纳群众意见,知晓率、满意度均超98%。开展“党旗红·家园美”“文明实践我行动”等乡风文明活动1.5万余场,建成移风易俗讲堂924个、“家风”文化院坝1548个,培育全国文明村镇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