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位于成都平原腹地,广汉市中北部,总面积30.3万亩,耕地面积22.5万亩,主导产业为粮油,覆盖连山镇、金鱼镇、三水镇、小汉镇、南丰镇、高坪镇6个镇的49个村(社区),是全省第一个“国字号”粮油类现代农业产业园。自2020年被认定以来,始终致力于打造西南地区粮油产业高地。近年来,产业园在稳面积、优结构、强科技的基础上,实现了粮食单产水平的革命性突破,核心区小麦生产表现尤为耀眼,彰显了科技兴农的强大动力。
一、成效卓越:单产水平连续8年领跑全省
产业园发展的最显著标志是粮食单产能力的大幅提升,2025年小麦生产更是创下历史佳绩,巩固了产业园在全省粮油产业的龙头地位。
经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核定,2025年产业园小麦平均单产达419.3公斤/亩,相较于2024年的406.1公斤/亩增长了13.2公斤,实现单产水平连续8年位居全省第一。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刷新了产业园小麦生产的历史纪录,更彰显了“天府粮仓”核心区的硬核实力。同时,产业园首次将稻茬小麦“百亩规模”实收测产扩大到“万亩规模”,万亩加权平均单产592.6公斤,最高产田块平均亩产达688.9公斤/亩,在“新赛道”上继续领跑西南地区稻茬小麦单产最高水平。
二、 核心做法:以“科技+机制”创新铸就单产冠军
单产纪录的诞生,并非偶然,是产业园长期坚持科技创新与机制改革的结果。
(一) 科技赋能,激活粮仓“芯”动力
产业园坚信“藏粮于技”,将农业科技作为提升单产的关键引擎。
技术集成推广:全面推广“五好融合”(育好种、选好田、收好粮、卖好价、分好利)种植模式和以“良机”牵引的“五良”(良种、良法、良机、良田、良制)融合模式。水稻暗化育秧、小麦药剂拌种、绿色防控等高产技术实现全覆盖,稻麦优质品种覆盖率达100%。
科研平台攻坚:深化与省农科院等机构的“院地合作”,依托“一区四院”技术平台和9个研发平台、2个博士工作站,聚力攻关“卡脖子”技术,为单产提升提供了坚实的种源和技术支撑。
智慧农机应用:大力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推广智能农机精准作业,面积达20.9万亩。产业园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92%,为精准化、标准化生产,实现单产增长奠定了装备基础。
(二) 机制创新,构建均衡增产新格局
产业园创新组织方式,破解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
“1+10”全域增产模式:一方面发挥核心区高产标杆作用,另一方面聚力打造10个千亩示范点,推动粮食生产从“单技术、小示范”向“多技术集成、大面积普及”转变,这是实现大面积均衡高产的秘诀。
“五员共护”保障体系:整合市镇村力量,建立由研究员、农技员、测报员、耕保员、监管员组成的队伍,为园区生产提供从科技到管理的全方位、全链条护航,确保了各项高产技术措施落到实处。
“以赛促技”激发活力:通过举办天府粮仓“粮王”争霸赛,有效激发了新型经营主体“种好粮、夺高产”的积极性,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氛围。
2025年产业园小麦生产的卓越成就,不仅巩固了我市“西南粮仓”科技引领者的地位,更为我省粮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宝贵的“广汉经验”。下一步,产业园将大力推进粮食“1+10+N”全域均衡增产计划,启动实施“小麦 650、水稻 850计划”,进一步提升粮食单产,在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建设中再立新功。(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