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3月遂宁市与重庆市潼南区签订农业植物疫情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联防联控合作协议以来,两地植保系统以“信息共享、技术互鉴、行动同步”为核心,深耕跨区域协作“一体化”文章,在病虫害联防联治中画出紧密“同心圆”,取得了一系列扎实成效。
一、会商研判一体化,筑牢防控“预警线”
两地通过深化病虫趋势联合会商机制,三年间累计开展联合会商4次。围绕病虫基数、气象条件、作物品种抗性等关键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精准研判两地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为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让病虫害防控从“盲目应对”转向“精准出击”,为后续高效防控筑牢了第一道防线。
二、信息技术一体化,织密协作“联动网”
信息互通与技术交流的深度融合,让两地协作更高效。线上累计开展病虫发生实况、预警信息等交流21次,其中针对红火蚁等检疫性害虫的监测防控专项研讨2次,实现经验共享;2025年1月,潼南区植保站实地调研遂宁蓬溪县油菜根肿病防控要点,同年遂宁发现柑橘木虱后第一时间通报潼南,形成了“线上+线下”联动、“信息+技术”互补的协作格局,确保重要病虫信息快速流转、防控技术高效互通。
三、防控行动一体化,守好农业“安全门”
两地协同作战成效显著,累计开展稻飞虱、赤霉病、红火蚁等病虫联合防控8次,防治效果均达90%以上。不仅为水稻、小麦产量与品质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更有效遏制了红火蚁等检疫性害虫的扩散趋势,切实守护了两地农业生产安全,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遂潼两地的实践,不仅构建起跨区域病虫害防控的坚固屏障,更以“一体化”协作模式,为区域协同守护农业安全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