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属再生稻次适宜区,通过推广“中稻+再生稻”模式,实现“一种两收”,助力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
一是强化部署与技术支撑。通过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及文件部署再生稻生产,市农业农村局制定产业布局图和工作方案,将45万亩蓄留目标细化到各县(市、区),落实到镇、村、田块;同时发布技术指引、印发《内江市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明白纸》,组织934名农技人员开展蹲点技术服务,组建“一县一团队、一镇一专家”服务队,开展集中培训、田间指导数十场次,服务数千人次,印发技术资料2万余份。
二是构建全链条保障机制。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订单模式,与“飞龙米业”签订中稻订单面积16万亩,再生稻订单面积4.9万亩,明确再生稻保底收购价(3.6-4.0元/公斤),较市场价溢价30%以上;此外调备再生稻专用收割机214台,培训农机手190人,建立服务队36家,降低机收损失率。隆昌市统筹项目资金,对30亩以上种植主体实施奖补100元/亩;各县(市、区)整合产业集群项目等资金推进“中稻+再生稻”发展。
三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分区域推广“内6优107”“川康优6308”“甜香优115”等再生力强、熟期适宜的优质高产品种,打造“中稻+再生稻”高产示范,打造千亩高产片11个、百亩示范片21个、30亩以上高产示范点102个,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