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合作社参展的“红香妃中透”荣获贵州省大方县第三届兰花博览会‘金奖’!”在九寨沟县勿角镇英各村的兰草基地温室大棚内,村民夏树全轻抚一盆蕙兰红香妃的叶片,笑容满面。他的故事并非个例——这座曾以玉米种植为主的贫困山村,如今因8万余盆幽兰焕发生机,44名村民依托兰草产业年均增收超万元,成为阿坝州九寨沟县乡村振兴的鲜活样例。
“绿色财富”的生长轨迹
英各村兰草产业始于2008年。村民夏树全被一则“天价兰花”报道触动,从连杂草与兰花都分不清的“门外汉”,蜕变为通宵研读种植技术的“土专家”。2016年,他牵头成立同兴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32户村民(含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注册资金317万元,其中村集体以50万元资金入股,占股12.78%。
历经十余年发展,基地已建成3座温室玻璃大棚、5个钢架大棚,面积6800平方米,培育红香妃、三星蝶、梅瓣等名贵品种100余种,兰花存量超8万盆,年产值突破千万元。2024年销售额达100多万元,带动44名村民参与分红,人均年收入约4万元。步入大棚,兰叶青翠欲滴,清香萦绕,工人正娴熟分苗。“8月是销售旺季,必须精心管护!”夏树全指着忙碌的工人介绍,合作社专设“脱贫户合养区”,为低收入群体拓展增收渠道。
“三金模式”的联农密码
建立“党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采取以村支部牵头,聘请西南科技大学教授作技术顾问,农户参与,合作社为主体的经营管理。合作社创新构建“入股分红+务工增收+品牌增值”机制,通过“股金、薪金、租金”,让村民腰包实实在在鼓起来,现村集体入股资金累计分红15.4万元,未来分红比例将从利润的10%提升至12%;44名合作社员参与日常管护,人均年增收超万元,最高单户收入达4万元;依托“九寨沟”金字招牌,与五星级酒店合作开展兰花租赁、文化展览,将兰草打造为“九寨特产”,并出口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国。村民通过土地入股参与种植管理,合作社统一销售后按比例分红。这种模式既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又通过规模化种植提升了产业效益。
“过去种玉米年收入不到3000元,现在家门口挣两份钱!”一位脱贫户感慨道。这一模式不仅破解了留守劳动力就业难题,更推动村集体经济从2016年成立初期的薄弱状态,发展为2024年带动全村增收的支柱产业。
“兰香远飘”的振兴图景
从深山到国际,为突破销售瓶颈,在县科技农牧局支持下,合作社打出“组合拳”,通过政府项目支持、金融扶持、科技帮扶等措施,帮助解决资金和技术难题,推动兰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筹建兰草组培实验室,推动育种标准化,并计划引入智能温控系统培育抗寒品种,应对高山气候挑战;开展药用独蒜兰(药材名称:山慈菇,别名:冰球子)高效繁育技术研究,实现从花到药的功能拓展,为山区规模利用林下资源发展中药材产业提供样板;联动白马藏族国家级非遗“㑇舞”及甲勿海·熊猫园景区资源,规划“观兰赏舞”特色旅游线路,发展兰花主题民宿与康养体验;吸引26名青年返乡参与电商运营,通过抖音直播、跨境电商拓宽渠道,外贸订单覆盖日韩意等国,计划三年内将外贸份额提升至总营收30%。
随着九绵高速的通车,交通升级将催生更广阔前景,依托英各村内“英民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联动蓝莓、独蒜兰、中药材、中蜂养殖产业,打造“农业观光+兰文化”综合体,计划扩大种植规模至1万平方米,为传统种植注入数字化活力,进一步做强擦亮“九寨兰草”品牌,带领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