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联播
乐山市犍为县强化农文旅融合 打造丘区智慧粮油园区样板
发布时间: 2025-08-22 11:17 信息来源:乐山市农业农村局 点击数:1

近年来,犍为县按照“科技强农、加工富农、文旅兴农”和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促融合思路,依托再生稻独特优势和全链条发展基础,以“五良融合”为牵引,以“天府粮仓·百县千片”为抓手,全力打造丘区智慧粮油园区样板,不断擦亮全国产粮大县金字招牌。2024年,全县完成粮食播面66万亩、产量28.2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市第1;再生稻蓄留面积11.8万亩,居全市第1;获评全省粮油百亩超高产攻关先进团队,全省仅20个、全市仅1个;创成罗城粮油省级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一、坚持科技强农,在科技丰产上先行先试

(一)打好“组合拳”保稳产。紧盯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恢复、撂荒地整治等重点,2025年作为全市唯一区县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万亩,全县累计建成高标22.24万亩、改造提升3.2万亩,获评全省农田建设工作突出单位。建成智慧农业管控中心,构建耕地种植用途监测体系,大力推广节水抗旱稻,恢复耕地、盘活撂荒地和荒山荒坡扩面种粮4500余亩。2025年,全县预计完成粮食播面66万亩、居全市前列。

(二)做强“再生稻”提单产。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与省市农科院合作,建成粮油品比试验基地4个,开展水稻品种品比试验164个,精选适宜丘区、高产抗逆的优质再生稻品种。试种的“宜优919”中稻+再生稻亩均产量突破1100公斤,率先在全市实现“吨粮田”,带动全县蓄留再生稻11.8万亩、年均增产1.24万吨,获评全省农作物种业工作突出单位。

(三)革新“粮技能”促增产。与省市农科院、川农大等科研院所合作,研究推广丰产高效栽培技术9项,作为2025年全市唯一区县列入省级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名单,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省农业农村厅国际合作“植物智慧+”项目落地犍为。在全省区县中率先成立低空产业研究所和展示馆,承接全省无人机吊运粮食和中药材(姜黄)场景应用试点2个,配套智慧农业管控平台,实现智能巡田、自动灌溉,建立“空天地”立体监测网络体系,获评全省天府良机行动成效显著单位。2025年,全县预计完成粮食产量28.5万吨、亩均单产提升4公斤以上,有望实现“十八连丰”。

二、坚持加工富农,在建圈强链上善作善成

(一)育强龙头企业。制定《稳定粮油生产十条措施》,鼓励社会化服务组织由“耕种防收”为主向烘干仓储、初加工、销售服务等领域拓展。 支持乐山惠田米业有限公司建设优质大米和菜籽油加工中心,采购全市领先、全省一流的日加工150吨精米加工设备,配套建设优质菜籽油生产线2条,年加工粮油3万吨、产值达1.2亿元。

(二)锻造拳头产品。大力实施区域和产品“双品牌”战略,从严管控水稻品质,积极申报精品农业品牌,“犍为再生稻米”获评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列入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惠田香米获评乐山唯一“中国好粮油”,惠田富硒大米获评“四川好粮油”,全县拥有粮油类绿色食品证书1个、粮油类有机食品证书6个。

(三)强化领头效应。支持惠田米业与中国邮政签订采购订单,每年订单超1000万元,通过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犍为再生稻米每斤均价达10元、品牌溢价提升30%,惠田米业中稻稻谷收购价高于市场价0.2元/斤、再生稻稻谷收购价高于市场价0.8元/斤,每年直接让利1600万元,带动园区6800余户群众亩均增收450元。

三、坚持文旅兴农,在融合发展上实干实为

(一)做好“粮油+文旅商品”文章。鼓励县域企业深挖粮油潜力,开发粮油类特产,犍为再生稻米、叶儿粑、朱石滩挂面、窦记酱油、泡子酒、茉莉小麦精酿啤酒、茉莉鲜花饼、姜黄面包、豆腐干等20余种特色粮油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今年以来,全县粮油类特色旅游商品销售额超过2亿元。

(二)做好“粮油+文旅活动”文章。在4月、7月、9月等农时重要节点,开展春耕文化节、荷花旅游节、农民丰收节等农文旅活动,通过对粮油生产优秀集体和个人通报表扬、粮油产品展销、插秧收割展示、田间趣味活动等,充分调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广大群众粮油生产积极性。今年以来,已举办农文旅活动12场次,吸引群众参与近10万人次。

(三)做好“粮油+文旅景点”文章。依托罗城古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优势,因地制宜种植彩色油菜、彩色玉米等500余亩,建成罗城镇七星粮油公园1个,提升产业道、骑行道、游步道10公里,配套网红打卡点、粮油科普小廊道等20余处,有效延伸罗城古镇景区游玩线路和时间。今年以来,罗城镇累计接待游客64万人次、同比增长25.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380万元,带动周边餐饮、民宿收入增长20.5%,园区受益群众户均增收3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