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联播
德阳市中江县大力发展农业保险 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 2025-08-20 11:14 信息来源:德阳市农业农村局 点击数:1

近年来,中江县在农业生产的广袤舞台上,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保险,为乡村振兴奏响激昂的奋进乐章。中江县农业农村局作为农业领域的坚实“保护伞”,不仅保障了农民的切身利益,更对稳定农业生产、推动乡村产业升级起着关键作用。

一、健全政策体系,强化组织保障

(一)筑造政策框架。中江县人民政府积极作为,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农业保险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了农业保险的发展目标、基本原则、补贴标准和工作机制。县级部门联合印发了《中江县农业保险实施方案》(江农发〔2022〕171号)及《中江县2023-2025年特色农业保险实施方案》(江府办发〔2023〕9号),详细规定了各类保险品种的保险责任、保险范围、品种、保险期限、保险金额、保险费以及理赔流程,确保了农业保险工作有章可循。这些补贴有效降低农民参保成本,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

(二)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县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农业保险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各乡镇均成立了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分管领导、承办部门和经办人员,明确了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压实责任。

(三)赋予财政支持。县财政将农业保险所需县级配套资金纳入年初预算,足额保障,充分发挥财政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对于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保费补贴比例达到75%以上,2024年全县承保农业保险达到8613.39万元,财政补贴6469.53万元,农户自缴保费2143.85万元。全县政策性农业保险累计理赔案件达到保险理赔笔数12174笔,理赔金额总计4963.15万元。2025年已过半,全县30个乡镇稳步推进大春政策性农业保险投保工作,投保面积达69.49万亩,投保金额达2503.84万元,农户自缴507.72万元。其中,水稻投保面积22.56万亩,玉米投保面积46.94万亩。农业保险的出现,为农民提供了一份可靠的保障,成为他们抵御风险的坚实后盾。

二、创新保险品种,探索“双精准”模式

在巩固传统农业保险品种的基础上,中江县在保险品种上不断丰富和创新,除了传统的玉米、水稻、油菜、小麦等还推出了一系列适应本地特色农业发展的保险品种。像中药材(白芍、丹参)、蔬菜(韭菜、辣椒、茄子、花菜)、水果(柑橘、李子)、蚕桑、鱼、羊、牛、育肥猪价格保险等特色农产品都有了相应的保险保障。

根据省、市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相关要求,中江县在玉兴镇、黄鹿镇启动农险承保理赔“双精准”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综合无人机、卫星遥感、物联网监测、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准确采集并记录投保地块的空间位置、权属情况、作物种类等信息,实现投保种植大户“人—地—物”统一和权属、面积、标的准确,建立起“以地块为单位”的种植风险管理体系。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承保效率,还确保了承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后续理赔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理赔时,加大“遥感解译”技术和“多光谱遥感”技术在查勘定损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升理赔精准性。通过这些技术手段,能够快速准确地评估受灾面积和损失程度,确保理赔结果公平公正。

三、加强机构合作,优化保险服务

(一)规范理赔工作流程。严格要求保险机构规范收取保费,承保到户,建立快速理赔机制,简化理赔手续,缩短理赔时间。一旦发生保险事故,保险机构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进行查勘定损,在确认损失后,及时将理赔款支付给农户。同时,加强与农业农村、气象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提高查勘定损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业保险政策和知识,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和参保积极性。借助电视、村村通、广播、短信、微信等媒体,宣传农业保险的重要性和典型案例;深入乡村、田间地头,面对面为农民讲开展农业保险知识培训和讲座解保险条款、理赔流程等知识;印发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三)提升群众满意度。将农业保险工作纳入乡镇政府和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加强农业保险工作监督检查,每季度由农业、财政共同牵头,组织人员对各保险承保机构每季度承保、理赔情况进行随机抽查核查,重点核查承保程序是否合法合规、投保标的是否真实准确、理赔工作是否及时、理赔款是否打卡到户等,实行承保和理赔公示制度,阳光操作,加强对保险机构的监管,规范保险市场秩序,确保农业保险工作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