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中央及省委关于乡村治理的决策部署,青神县自2023年起全域推进“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智慧乡村治理试点工作。截至2024年底,全县7个乡镇(街道)14个行政村(社区)初步建成数字化治理体系,计划2025年实现全域覆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一、积分制激发内生动力:小积分撬动大治理
(一)群众点题,精准设置积分项目
通过坝坝会、户长会收集群众关切,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核心内容,经村民代表大会审议形成垃圾清运、绿化管护等8类积分细则。建立“一事一记录、一月一审核、一季度一公示”机制,采取群众申报、片长登记、村级直录三种方式确保公平公开。
(二)多元激励,构建全民参与格局
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为导向,设立24个积分超市,累计兑换物资30余万元。创新“村庄清洁日+志愿服务”活动模式,结合“五美家庭”“红黑榜”评选,带动农户参与率达92%。该模式助力该县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二、清单制提升服务效能:小清单托起大民生
(一)网格重构,实现治理单元精细化
将农村划分为1058个片区(片均48户),推行“一网统揽、片区通办”。创新“四事分流”机制,琐事片区办、小事小组办、大事村级协办、难事乡镇统筹,全年办结群众诉求1.2万件,信访“三无县”成果持续巩固。
(二)权责明晰,推动服务标准化
建立村级“六张清单”体系,涵盖6大类35项治理事项、22项便民服务。通过“村推民选”配强1058名片长,统筹承担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8项职能,实现“一员多用”。该做法入选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三、数字化赋能基层治理:小平台释放大能量
(一)智慧公开,打造阳光村务
全县52个村(社区)全面应用“川善治”平台,创建星级村庄50个次,累计公开村务信息1.8万条。创新“村民说事”“书记信箱”等模块,群众知情权、监督权实现“指尖可达”。
(二)数据跑腿,优化服务体验
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村级延伸,15项高频服务实现“掌上办”,办事效率提升60%。通过“党群服务日记”等功能收集民意3200余条,解决率98.5%,群众满意度持续位居全市前列。
四、创新“一领四微”模式:党建引领聚合力
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的微阵地、微组织、微服务、微活动体系,建成132个党群“微阵地”,孵化241个互助组织。每月开展“一老一小”关爱活动,季度评选“最美庭院”,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青竹街道等6个镇村获评国省乡村治理示范单位。
下一步,青神县将聚焦治理资源整合难题,深化“三个结合”(重点内容、行业系统、个性群体)推进机制,通过专项督导、典型宣讲等方式,持续激发群众参与活力,全力打造全省智慧乡村治理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