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船山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辖7个乡镇,常住人口约68万人。2019年启动“厕所革命”以来,累计新建改建农村户厕18336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6%。但随着设施量快速增长,重建轻管问题逐渐显现,存在设备损坏维修不及时、清掏服务不到位、群众满意度下滑等问题。为了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船山区在管护职责、队伍、资金、服务等四个方面再完善再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确保农村厕所建后使用常态长效,助推乡村振兴。
一、坚持四个基本原则
(一)管护长效化。加强对农村户用厕所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农村改厕后续日常管理落实到位、设施维修养护及时到位,避免重复改造和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二)运作市场化。充分遵循市场规律,发挥市场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和个人多方参与改厕检查维修、定期收运、回收利用等工作。在市场化运作条件尚不成熟的乡镇,乡镇、村两级要合理安排人员,做好管护服务工作。
(三)农民主体化。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意愿要求,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改厕后续管理和维护。培养农民群众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共同珍惜和维护自己的美好家园。
(四)责任明细化。加强农村户用厕所后续服务管理机制建设,明确乡镇和村级责任,做到责、权、利统一。将农村改厕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统筹考虑,充分利用现有人员和设备,实现绿色、环保、低碳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三级管护体系
(一)区级统筹。区级成立农村户用厕所后续管护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改厕后续管护工作的领导,对农村户用厕所管护及运行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管督导,区级财政统筹安排资金,对厕所问题整改进行补助,安排专项维修管护资金。强化工作调度,推进改厕后续管护长效机制落实,负责日常监督、工作考核、资金拨付等工作。
(二)片区落实。全区将各乡镇分成3个片区,实行“1121”管理模式,每个片区设置1名专职人员负责本辖区已改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管护工作,每个片区至少安排1辆机动车进行服务,每个片区配备电动抽渣泵和非电动抽渣泵各2台,片区负责人每个月需到本辖区进行1次排查,登记需要服务农户名单,安排人员、车辆进行服务,并做好粪污有效利用。
(三)村民参与。将厕所管护纳入村规民约,作为“一长五联”评比重要考核指标,激发村民自治热情。农户确保将粪便和生活用水(洗澡、洗衣等用水)分离,防止生活用水进入“三格式化粪池”,保持厕室内通风采光,防止厕室渗漏。
四、主要成效
(一)巩固实施成果。全区人居环境整体提升,做到“厕所坏了有人修、粪污满了有人掏、粪污掏了有去处”。全区7个乡镇69个行政村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厕污共治”,在全区17个整村推进村和52个非整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6%。
(二)改善人居环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优化,持续推进了农业绿色发展、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通过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切实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在提升群众管护意识的同时也积极普及健康文明的卫生习惯,引导群众改变生活方式。
(三)提升群众满意度。通过对10个村开展面对面交流和问卷调查发现,群众参与“厕所革命”的意识增强,对改厕工作认可度较高、支持度较高,“小厕所大民生”的健康、环境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很多群众说,气味小了、蚊蝇少了,过去常见的拉肚子等疾病也少了,群众满意度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