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资中县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持续强化监管能力建设,深化源头治理与过程管控,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群众健康消费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
一、夯实基础,织密源头治理“防护网”
持续开展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县域内农资经营门店巡查抽检力度,严厉打击违法销售、使用禁限用农兽药行为。积极引导和鼓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化生产主体实施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在重点产业基地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点,建成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1个,建成优质水果“三品一标”示范基地2个,营造标准化生产氛围,指导科学用药、合理施肥,显著减少化学投入品使用量。
二、精准发力,提升过程管控“硬实力”
科学制定年度监测计划,聚焦大宗食用农产品,豇豆、芹菜等重点治理农产品,资中小宗特色农产品,重点监控农产品,资中特色优质农产品,现代农业园区、“甜城味”商标用标农产品等,覆盖种养、收购、运输、销售等关键环节。2025年计划完成定量检测1199批次,涵盖农兽药残留、重金属等主要风险指标。建设30个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每年协同监测抽样90个。完成快速检测1480批次,实现生产基地常态化筛查。
三、强化震慑,用好追溯倒逼“杀手锏”
坚持检打联动,对监督抽查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第一时间启动执法程序,依法查处相关生产经营主体,坚决做到“五个到位”(来源查清、原因查明、处罚到位、整改到位、通报到位)。依法依规、科学审慎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对监督抽查结果、典型案例进行适度公开,倒逼生产经营主体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四、服务前移,打通技术支撑“最后一公里”
常态化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科学用药知识、标准化生产技术等宣传培训活动。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题知识培训、胶体金免疫快检技术实操培训、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解读、柑橘绿色生产暨柑橘降酸剂等“三无”投入品防范整治培训等活动27场次,培训人员3000余人次,培训生产主体负责人、种养大户、基层监管员、协管员2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提升全社会质量安全意识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