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师,枣树新枝出现焦枯,我按您上次教的生物菌剂用法处理,您看效果达标吗?”近日,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枣农米运达捧着实验记录本,焦急地守候在大霍山贵妃枣科技小院门口。驻点研究生周甲云接过记录本,快步走向物联网监测终端调取数据。这是她跟随四川农业大学邓群仙教授驻点科技小院的第二年,累计为全镇2000余亩枣园提供技术预警270余次。
近年来,为破解乡村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难、流失率高等问题,德阳罗江区立足贵妃枣等优势产业,与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联合创立科技小院,通过院士专家入村指导、农技课堂现场教学等方式,培育既懂传统农艺又掌握现代科技的“枣专家”。
截至目前,德阳市罗江区大霍山贵妃枣科技小院已成功获批国家级科技小院,每年引进4名教授及10余名硕博人才,审(认)定枣良种4个,获省级科学进步奖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20余件。技术成果覆盖白马关镇、万安镇等7个主产乡镇,带动500余农户年均增收1.2万元,有力推动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牵线促成科研团队同乡村农业企业合作、服务产业的同时,科技小院的常驻研究生不断通过入村入企培训、办田间学校、交流沙龙、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等方式,开展线上线下技术服务1000余人次,帮助乡村人才破解求助高校院所“找不到路、敲不开门”的困境,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