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宝山镇静室村位于邛崃市西部,村域面积19.47km²,全村现有村民小组10个,户籍人口1000余人,下设两个党支部。今年以来,静室村针对乡村治理中面临的沟通不畅、治理困难等传统治理难题,利用“川善治”平台创新治理手段,目前已累计在“川善治”获得4.3万元激励奖金——其中“千村激励计划”奖金1.3万元,依托村民活跃度获得“助力金”3万元。乡村自治中群众参与度大大提升,村容村貌改善明显,静室村在腾讯“为村”平台全国村庄数字化治理排行榜上也跃升至第100位。
静室村排名上升至全国100名
一、 数字筑基:深山里的“掌上村庄”
面对群众监督难、群众高山生活办事难等问题,静室村紧紧抓住“川善治”平台这一数字化工具,一部手机连起千家万户,实现了基层治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一)“三务公开”全透明。村两委将党务、村务、财务信息全面、及时、规范地上传至平台“三务公开”版块。村内项目进展、资金使用、惠民政策、通知公告等,村民一部手机都能查看,真正做到了“家底清、账目明”。目前静室村“三务公开”版块累计上传信息1699条,有效消除信息壁垒,增强干群互信。
(二)“指尖监督”零距离。“川善治”平台已成为村民行使监督权的便捷渠道。当有相关廉洁问题和急难愁盼问题需要反馈时,村民可随时随地通过“有事找纪检”板块反映问题、寻求帮助、提出建议、进行监督。群众在平台提交申请后,系统将公开透明展示各个流程的具体办理人,实现服务需求的精准对接和快速流转,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目前静室村已通过“有事找纪检”办理村民诉求22条。
(三)“贴心服务”解民忧。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多的特点,静室村大力推广线上服务功能。将各类生活服务事项(如医保暂停,养老保险登记,高龄津贴发放贴等)梳理细化为四大类28余项服务,村民可通过平台进行政策咨询、事务申请、证明开具等,有效解决了“办事来回跑”的困扰,让远在他乡的游子也能便捷享受村级服务,目前静室村依托“川善治”平台已帮助群众办事62人次。
群众在有事找纪检中提交道路问题,静室村村两委带头处理
二、 积分激活:小积分撬动大治理
面对村容村貌整治难、乡村风俗转变难等难题,静室村创新实践“积分制”管理,并深度融入“川善治”平台,成功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
(一)“积分制度”定规则。静室村精心设计并在平台推广积分制,设有村规民约10条,积分细则41条,以详细的积分规则引导村民履行基本义务,同时将河道清理、乡村建设、志愿服务和投工投劳到村集体经济产业中等具体行为纳入积分奖励体系,调动村民积极性,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村庄公共事务,变劳动力为生产力。
(二)“村庄服务”强自治。巧妙运用“积分杠杆”撬动自治热情,小积分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从“要我干”变为“我要干”。村两委积极带头清理垃圾、整治黑臭水体、规范柴草堆放等,村干部和党员志愿者们每一次活动的身影都被详细记录在平台的“服务日记”中,目前已累计发布的3060篇村庄服务日记,村庄“面子”更靓、“里子”更实。
(三)“实物兑换”见实惠。所有积分数据通过“川善治”平台的“积分管理”功能进行记录,统一核算和公示。每月定期更新榜单,谁家积分高、为什么高,一目了然。同时村建立了“积分超市”,村民可凭累积的积分兑换粮油、日用品等实实在在的生活物资,让村民真切感受到参与治理的“甜头”,目前全村已经累计积分18162分,为100余位村民进行生活用品的积分兑换。
静室村设立积分超市并为群众兑换积分奖励
三、 线上议事:云端汇聚民心民智
面对山区信息传递不畅、村民参与度不高等传统治理难题,静室村充分利用“川善治”平台的互动功能,打造“云端议事厅”,让民主决策更便捷、更广泛。
(一)“书记说事”引方向。获得43000元激励金后,村党支部书记吴远明通过平台“书记说事”板块发布村庄发展规划、重点工作安排、重大事项预告等,正积极引导村民参与讨论,将激励资金用到群众呼声最高的事务当中,真正实现激励资金回馈村民,为群众谋福利。2025年,累计发布书记议事内容13项,60000余人次群众查看,群众反响热烈,讨论积极。
(二)“村民说事”汇众智。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如道路交通安全、网络信号问题、产业发展规划等,任何疑问及意见,均可通过“村民说事”板块发起线上讨论。村民在平台上提出意见后,村两委和党支部书记及时参与解答回复,问题和回答公开透明,群众和村委沟通更加便捷,群众参与村庄发展议事门槛大大降低、参与广度显著拓宽,目前已有205人通过“村民说事”提交问题或建议。
(三)“闭环管理”重落实。静室村建立线上议事“征集-讨论-决策-公示-反馈”的完整闭环流程。对于群众反映问题,不能达成的则交由上级镇政府进行反馈处理,线上形成的共识或决策结果及时在平台公示,项目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也定期反馈,确保村民的意见建议条条有回音,民主决策成果件件能落地,群众满意度达100%。
静室村吴远明书记(右1)带头解决“村民说事”中群众提交的土地耕种问题
手握43000元激励奖金,静室村两委干部对未来的数字化治理之路充满信心,并表示将继续深耕“川善治”平台。一是要深化应用场景,探索将积分制向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乡风文明等领域延伸,如设立“产业增收贡献积分”、“最美庭院生态积分”、“孝老爱亲文明积分”等。二是要提升智慧水平,考虑将部分奖金用于村庄智慧化微升级,如安装智能安防监控、建设数字文旅导览点等,让数字红利惠及更多领域。三是要培育数字人才,加强村干部和村民的数字技能培训,培育更多本土“数字带头人”,力争培养一批“乡村带货官”,让本地特色农产品出村进城。
从信息闭塞的山村到全国数字化治理的百强先锋,静室村的蜕变生动诠释了“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的深刻内涵。一部手机,连起了千家万户;小小积分,激活了自治活力;云端议事,汇聚了民心民智。全国排名第100位,是静室村数字善治路上的一个闪亮坐标,更是迈向更加美好未来的新起点,这座川西山村的实践证明,只要用心用情,数字技术就能成为推动乡村善治、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下一步,南宝山镇也将基于静室村数字治理的成功经验,探索乡村镇域乡村治理和产业发展新方向,继续推动数字化向经济发展领域深化拓展,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