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联播
泸州市江阳区:“政农社融合”绘就乡村图景  “四个聚焦”抒写美丽答卷
发布时间: 2025-07-16 15:35 信息来源:泸州市农业农村局  乡村建设促进处 点击数:1

泸州市江阳区地处四川东南,为泸州市中心城区,面积649平方公里,辖80个行政村。近年来,江阳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创新构建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1+1+1”融合体系,扎实推进十个全域惠民工程,全域整治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有效促进乡村增美、农民增收。成功创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获评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区、三农工作先进区,11个村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5个镇获评市级乡村振兴先进镇或成效显著镇。

(一)聚焦角色定位,激活三方动能。着力破解怎么干难题,杜绝政府干、农民看一是政府把舵定向。区、镇两级成立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领导包镇、干部包村机制,实行月度会商督查通报。出台配套文件13个,发放宣传材料30余万份。二是农民主体驱动。推行农户自建、以奖代补模式,对特困人员、一般农户的厕所改造和村容提升项目实行分类分级补助(100%50%100%40%),避免大包大揽。通过集中宣传、入户讲解,确保政策明、设计优、施工顺。三是社会协同聚力。委托国资公司定点收运垃圾,消除非正规堆放点,降低清运成本,年节支近400万元。与企业签订建管运一体化合同,由其垫资建设并运营污水处理设施,按照居民付费、政府补贴、企业微利原则确定费用标准,逐年补贴保障长效运行。

(二)聚焦资金保障,优化投入结构。破解钱从哪来困境,避免无米下锅一是财政优先投入。优化支出结构,统筹新增财力与存量资金,十年来累计投入超200亿元实施十个全域工程,夯实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二是整合项目资金。上下结合、横向统筹,打好财政专项与融资贷款组合拳。整合约10亿元项目资金建立整治项目库,重点投向农村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制定专项激励方案,依据进度补助工作及项目经费。三是引导农户自筹。坚持村民自筹为主、财政补助为辅,向在外乡贤寄送家书”“宣传片,诚邀共建家园。组织乡情恳谈,汇聚力量支持建设。

(三)聚焦点面施策,梯次全域推进。破解如何落地难点,避免建设盲目。一是试点先行示范。突出区级示范,优先开展改厕、垃圾收运点设置、雨污分流、村貌提升等试点,探索垃圾直运”“厂网一体等十余种模式,形成点面结合示范效应。二是难点专项攻坚。污水治理实行一镇一策,制定管网配套和站点建设方案,实现场镇污水处理全覆盖;畜禽粪污治理创新种养循环+农牧协同模式,构建粪污资源化利用生态闭环。三是全域统筹提升。11镇街80村全域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统筹三大革命与路网、路灯等基础设施,打造产业联动、产城相融示范区,依托川善治数字平台构建共建共治新格局。

(四)聚焦长效管护,健全运维机制。破解重建轻管问题,杜绝建完就算一是制度刚性约束。将镇街管理纳入考核,结果挂钩经费拨付,促项目规范运行。以村为单位建立积分制,将垃圾分类、环境维护等纳入村规民约,增强村民责任意识。二是智能网络监管。在污水、垃圾治理日常运维上推行重点厂站值守+远程视频监控模式,以中心处理厂辐射管理全区站点,构建全覆盖监管网络。三是多元共建共管。落实农户主体,推行卫生厕所管护池长制(单户自任、联户推选代表或干部担任),引导群众参与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