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中市通江县民胜镇火铺山村传来喜讯,总投资51万元的村集体经济山地梅花鸡养殖项目正式投产运营,首批5000羽优质鸡苗入驻生态养殖基地,这标志着该村特色养殖产业正式迈入规模化发展阶段,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立体配套设施,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火铺山村山地梅花鸡养殖场占地达20余亩,场内设施齐全,建设有标准化鸡舍800平方米、生态放养场20亩,配套600米生产道路。还同步建设了饲料加工储存区、疫病防控区、粪污处理区等功能区域。通过配备先进的自动化饲喂系统,实现精准投喂;环境控制设备实时调节鸡舍内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为鸡苗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而粪污资源化处理设施,则有效解决了养殖过程中的环保问题。这些现代化设施的配置,逐步构建起了一个科学、高效的现代化生态养殖体系。
多元增收机制,激活乡村经济活力
养殖场采用“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联营模式,精心建立了三重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切实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其一,通过土地入股分红的方式,让210户村民(其中脱贫户66户、监测户9户)实现户均增收200元以上;其二,优先聘用本村村民参与养殖管理工作,为当地创造了10余个就近就业岗位,带动就业人员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其三,养殖场以订单收购的形式,大量收购村民自产的玉米、稻谷等农副产品用于饲料加工,既为村民提供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不断延伸了山地梅花鸡产业链价值。通过一系列举措,预计该项目可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以上,为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和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生态循环模式,推动可持续发展
该村始终秉持“种养循环、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创新构建了“林下养殖-粪污还田-有机种植”循环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养殖过程中产生的鸡粪,经过无害化处理后,转化为优质的有机肥,还田用于粮油作物种植。这一做法有效解决了畜禽粪污处理的难题,避免了环境污染,同时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在林间生态散养模式下,梅花鸡活动量大幅增加,以草为食,保障了鸡只的健康生长,也让鸡肉的品质更加优良。而鸡粪还林,则进一步促进了林木的生长,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目前,该养殖场已完成1600米养殖围栏建设,配套建设了20平方米的干粪处理棚,为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预计到2025年,该养殖场年出栏山地梅花鸡可达3万羽,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这个项目是我们探索‘两山’转化路径的重要实践。”火铺山村党支部书记李森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做大通江山地梅花鸡特色产业,开发配套冷链物流系统,聚力打造集生态养殖、农事体验、电商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示范点,努力走出一条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增值的乡村振兴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