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乐山市五通桥区主动融入现代化农业发展趋势,围绕“稳产能、建项目、强防疫”三大方向精准发力,推动畜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方向发展。2025年该区委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坚决守牢“三农”工作底线,抓好“粮、猪、地、评”四件大事,多措并举推动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确保稳住群众“菜篮子”、鼓起“钱袋子”。
一、全力补栏,充实产能。
为切实保障畜产品稳定供应,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五通桥区紧紧抓住生产“窗口期”,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建设、优化服务等多项举措,全力推动畜禽补栏扩产,夯实稳产保供基础。
一是政策激励稳生产。为稳定畜禽养殖户信心,五通桥区加快落实畜禽生产扶持政策,拟投入项目资金90余万元,通过实施畜禽养殖贷款贴息、新(改、扩)建养殖场补助、仔猪及牛羊补栏补助、能繁母畜补栏补助四项激励政策,有效降低养殖成本,提升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和抗风险能力。
二是项目建设提速度。为提升畜禽生产能力,五通桥区全力推进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建设,重点推动乐山鑫华晟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等4个生猪养殖项目建设。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不定期深入现场查看项目实施进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
三是优化服务解难题。区农业农村局组织技术人员对全区18个畜禽规模养殖场实施“点对点”技术指导包联服务,精准掌握生产情况,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环保、用地、水电等要素保障问题,并积极协调对接金融、银行等部门,拓宽融资渠道,营造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二、项目引领,驱动升级。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畜牧业正迎来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为全面提升养殖效益、推动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五通桥区以现代化养殖场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高效、环保、安全的畜牧业新标杆。
一是科技赋能提效率。今年,乐山晶磊养殖有限公司和乐山五通桥区牧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场建设项目在石麟镇方嘴村、西坝镇和平村全面启动。项目引进国内先进的自动饲喂系统和环境监控系统,实现生产全流程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
二是生态循环促双赢。养殖场建设项目采用“干湿分离+生物发酵”工艺处理粪污,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有效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同时,项目积极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果蔬种植,提供近百个就业岗位,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据悉,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存栏育肥猪1.6万头、年出栏2.9万头的生产规模,将显著增强全区生猪稳产保供能力。
三、强化防疫,保障安全。
春季是动物疫病的高发期,也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关键时期。五通桥区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原则,全面开展2025年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为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压实责任筑防线。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组织召开春防专题会议、技术培训会等形式,累计培训基层防疫人员200余人次,确保防控责任层层压实、技术规范执行到位。
二是数字赋能强管理。在竹根镇率先开展城区犬只电子免疫证试点工作,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犬只免疫全程可追溯,目前已累计完成电子建档1100余只,进一步提升了犬只免疫管理效率。
三是强化免疫夯基础。科学推进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接种工作,累计发放猪瘟、禽流感、口蹄疫、狂犬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疫苗66.23万头份(万毫升),发放消毒药4吨、防护服等防控物资10384件。同步开展养殖环境大消杀行动,完成消毒面积180万余平方米,确保防疫无死角。
畜牧业是“三农”重要支柱产业。五通桥区积极引入现代化养殖理念和技术,全力推动畜禽补栏扩产,促进生猪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这既是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的有力举措,也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生动实践。下一步,五通桥区将持续强化稳产保供措施,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推动畜牧业提质增效,奋力蹚出一条促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