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优主体。联合农科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所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培育行动,培养“土专家”“田秀才”200余名。以加大奖补力度、完善耕种防收托管服务等方式持续壮大经营主体规模,培育产粮大户110余户。
2.技术赋能。结合不同自然条件分区域设定目标单产,定期邀请技术专家对试点水稻品种进行综合评估,筛选出宜香优2115、荃优607等优质水稻品种15个,协同推广杂交中—再生稻优质丰产高效栽培、再生稻一种一补增产增效等技术路线。
3.示范带动。与市农科院、市建投集团公司共同成立铁源农业公司,采取集中流转、整体打造、规模经营方式新建高标准农田5000余亩,布局建设百亩超高产攻关点、千亩示范片和万亩带动展示区,带动发展再生稻蓄留面积14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