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联播
巴中市巴州区红绿结合“加马力”乡村振兴有“奔头”
发布时间: 2025-04-18 09:37 信息来源:巴中市农业农村局 点击数:1

春天的巴中,生机勃勃。在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梁大湾村,明媚的阳光洒满大地,一朵朵李花在田野间悄然绽放,为宁静的乡村增添了无限生机和诗意。与春日美景一同让这个村庄焕发活力的,还有当地深厚的红色基因和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近年来,该村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深化红色基因传承,发展绿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用好红色资源乡村旅游“火起来”

梁大湾村背靠天马山国家森林公园,毗邻山水化湖景区,自然环境得天独厚。

4月1日上午,沿着蜿蜒的村道,记者走进这个位于巴州区东北部的小山村。“我们村不仅是川东北地下党的秘密活动基地,还是‘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周永开同志的家乡。”巴州区纪委监委派驻梁大湾村第一书记王铭介绍,近年来,梁大湾村按照“传承红色基因,打造振兴典范”总体要求和“全域开发、综合示范、整合实施”总体思路,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禀赋,围绕周永开居住和办公场所、錾刻的五幅石刻标语及黑虎洞(原川北地下党情报收发站)、老虎洞(原川北地下党单兵培训基地)、金光洞(原川北地下党会务基地),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打造“跟党走”红色廊道。

“之前和同事们前来参观过,觉得特别震撼。”游客王先生说,为了让孩子了解革命历史、感受红色精神,当天他特意带着孩子来到梁大湾村参观。跟随王铭的脚步,记者和游客们一同前往老虎洞、黑崖洞参观周永开培训党员干部秘密基地,参观“中国共产党万岁”“人民万岁”“农魂”等石刻标语,到曾家小院参观周永开曾经工作、生活的场地,聆听周永开的故事。每一处,仿佛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这片红色土地的厚重。

据介绍,为保护红色资源,传承红色文化,让乡村旅游火起来,梁大湾村将石刻标语和老虎洞、黑岩洞等进行了修复和完善。同时,打造人民食堂等配套场所,丰富广大游客旅游体验。

坚持党建引领红色文化“活起来”

乡村振兴,党建引领是关键。目前,梁大湾村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40人,平均年龄41岁。近年来,支部以“红色梁大湾、党魂铸就地”为定位,加大阵地建设,文化大礼堂、初心苑、廉心苑等红色文化阵地先后投用。同时,创作《梁大湾人》《太阳照在化成溪》等红色文艺作品,当地红色文化逐渐“活起来”。

“文化大礼堂不仅是村民学习红色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广大游客了解梁大湾村历史的重要窗口。”王铭介绍,文化大礼堂是村里红色教育基地的核心。礼堂建筑面积608平方米,是东西部协作支持梁大湾村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的重要成果之一,于2021年8月开始建设,2024年7月竣工并投入运营。

该礼堂是集参观展览、教育培训和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红色文化践习中心。记者看到,礼堂一楼有“红映初心——太阳照在梁大湾”等三个功能区,陈列着大量革命文物和历史照片,生动再现了川东北地下党的革命历程。二楼呈现的是义巴协作的发展史,以及在协作史上出现的名人事迹。此外,该礼堂配套建设了可容纳100人的多功能会议室等附属设施。

“红色文化阵地建好后,加上现有的红色资源,梁大湾村正逐渐成为党员干部廉政教育的热门地。预计今后每年可接待来访参观学习300余场次2万余人,可有效带动附近群众就业,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王铭说。

发展绿色产业促农增收“富起来”

除了利用红色资源做文章,梁大湾村还立足本村实际情况,依托特有的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村里的父老乡亲和远道而来的游客朋友们,欢迎参加李花节活动,今天大家不仅可以看表演、赏李花,还可以挖野菜、品尝乡村美食……”日前,梁大湾村第24届“李花赏花季”拉开帷幕,王铭在开幕式上热情洋溢地致辞,现场热闹非凡。

舞蹈《赶花会》、国风斗笠舞《风中的呼唤》、四川竹琴《新农村的象棋赛》、舞蹈《上春山》、四川清音《快来巴州耍一盘》等节目轮番上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喝彩。

这是当地依托自然资源发展特色旅游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村还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结合农业观光、采摘体验等项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村民增收。

1日当天,记者在村内的瓜蒌魔芋立体产业园看到,被村民整理过的土地在阳光的照耀下充满生机。“这片产业园占地50余亩,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之一。”巴州区化成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殷学意介绍,村里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整理撂荒土地,发展特色种植。除了瓜蒌魔芋,梁大湾村还种植了枳壳、姜黄等道地药材,发展青茶、脆李等特色产业,实现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村民的收入来源更加多样化。

“以前这些地都荒着,现在我们在田里干活,一年能挣好几千呢。”正在护坡边锄草的村民曾立家笑着说完后,村民王仕文接过话茬感慨起来:“可不是嘛,我们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如今,村内新建了7.6公里园区道路,连接起了产业园区和村民聚居点;整治了2口山坪塘,配套建设了8.6公里渠系,解决农田灌溉难题。

据统计,2024年,梁大湾村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通过红色旅游、农产品直销、餐饮消费等方式,村集体经济增收约17万元,吸纳群众务工100余人。

从红色文化设施的建成到撂荒土地的整治,从红色资源的利用到绿色产业的发展……如今,漫步梁大湾村,一幅红绿相映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