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桥区围绕“点、线、园、片”发展思路,以提振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为核心,以做优做强特色农产品品牌为目标,着力实施“1+N”精品农业战略,即构建以“粮油”为主导,以生姜、柑橘、茶叶、蔬菜、中药材、养殖等特色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进一步促进产业向“新”提质、向“新”而行。
一、因地制宜做优做强特色产业
一是锚定方向,科学谋划发展路径。创新提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确定产业发展“小、精、特、优”的思路。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出台《乐山市五通桥区百里粮经产业环线实施方案》《乐山市五通桥区乡村振兴奖补办法(2025年修订版)》等政策性文件。以推动粮油生产示范片建设、促进农业产业“两品两化”(品质、品牌,标准化、组织化)为核心,进一步做强、做优特色农产品品牌。
二是品牌引领,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依托西坝生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优势,深挖“贡姜”历史底蕴,采取套种、间种、轮种等方式规划乡村综合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稻姜菜轮作、豆果蔬套种等粮经复合模式。加紧建设零农残出口备案基地及西坝生姜加工厂综合体项目,持续做精做强“豆、姜、果”三篇文章。当前,西坝镇已取得“出境新鲜水果果园注册登记许可证”,产品可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西坝生姜”年产量增至1.2万吨,年产值超5000万元。
三是突破困局,创建出口创汇新路。通过做优品质、做强品牌、做硬产品,全力解决产业效率低、链条短、竞争弱等问题,一举打开海外市场。“蔡金泽泻”年种植面积可达5000余亩,目前已取得欧盟GACP标准工艺认证,正申报“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因其药用成分高于其他同类产品15%以上,深受国内外医药企业欢迎,价格也高出市场行情10—15元/斤。当前已与日本知名医药公司签订合作意向协议,首批出口订单500吨(干货),创汇将超1100万元(人民币)。
二、科技赋能提升产业效益
一是升级传统产业,实现“两化”建设。围绕打造“两环十一园”(即:百里粮经环线、百里交通环线,十一个农业现代园区),高效推进智能化、机械化“两化”建设,同时,积极与省市农科院缔结战略合作协议,推广高抗优质品种,有机肥替代、绿色防控、嫁接育苗等种植新技术,以及“立体套作、粮蔬轮作”种植新模式。全区建成水肥一体化大棚1.2万亩、高产蔬菜基地4万余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以上,优质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二是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完整体系。深入实施“百企兴百村”行动,构建起“企业+合作社+农户”和“园区+农户”等联农带农模式,共培育农民合作社196个(国省级示范社18个),家庭农场269家(国省级示范场1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国省级4家),打造出“产、加、销、服”为一体的农业产业服务体系,农业产业化带动面达60%。
三是畅通产品销售,保障群众收入。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与家家乐商贸有限公司、优峰农产品商贸公司、区内企业等搭建“产销直供、保底收购”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直供蔬菜水果、畅通销售渠道等方式,保障群众收入逐年递增。如金粟镇双漩村蔬菜产量达1.6万吨,通过与商贸公司建立利益链接,畅销成都、重庆等地,年产值突破1.2亿元。
三、“农文旅”融合擦亮乡村新名片
一是流量赋能,激活乡村春日经济。抢抓“春日经济”流量密码,打造一系列集赏春花、品春茶、吃美食等为一体的春日活动,共吸引游客50余万人次,拉动消费超4000万元。如金山镇杏林村举办“2025乡村游园会”“李花节”,以4500亩盛开的李花,吸引大批游客、网络大V等前来共赴春日之约,相关话题一度登上抖音“春天的味道”“抖出你的家乡”等热搜。随着流量带来的红利,逐步形成了“水果主题公园+连片李花观赏+民宿”的农旅融合发展格局,并建成杏林李现代农业园区。
二是产村相融,促进乡村“财色”双收。狠抓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建成各类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和美乡村精品村1个、示范村3个、达标村7个,并以此为依托,大力开展民俗活动,发展特色产业。1月1日,金粟镇在双漩梦创田园素质教育基地举办了“农情盛景,双漩等你”元旦晚会,活动全方位展示了田园风光、民俗文化等特色元素。蔡金镇抢抓春光,在海南黄花梨生态产业园区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树苗栽种工作,目前园区已栽种黄花梨木30余万株,在扮靓乡村的同时,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大关。
三是产城融合,构建特色发展格局。做强牛华芽菜、牛华麻辣烫、牛华豆腐脑、西坝豆腐、桥牌豆腐乳、水乡汤圆等特色美食名片,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上游发展对应农业产业,下游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因地制宜开发“探店”“探园”“探村”“探镇”等网红打卡项目,努力打造产城融合的“微度假”旅游目的地。目前该区正加快实施西坝泡菜加工厂、牛华美食产业孵化园的建设,全力推动牛华古镇特色街区的打造,积极开展“牛华麻辣烫”“西坝豆腐”地方特色美食集体商标的申请注册。
五通桥区上下正进一步“紧起来、动起来、跑起来”,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品牌建设为抓手,以融合发展为支撑,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努力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持续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