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绘就美丽家园,产业兴旺铺设富民之路,宜居宜业打造和美乡村。如今,行走在阿坝大地,处处是乡村蝶变、和谐幸福的生动画面,一幅幅和美乡村的多彩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阿坝州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全力建设成渝地区高质优品的“菜篮子”“果盘子”,打造具有阿坝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治理稳步推进,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三农”力量。
2024年4月16日,《阿坝州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方案明确,阿坝州将深入实施“百村引领、千村提升”工程,统筹推进宜居乡村、宜业乡村、和美乡村“三大行动”,实现“县(市)有精品、乡镇有示范、村村有提升”,形成“远者来近者悦”的新环境,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阿坝样板。
一年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在阿坝全面铺开,美丽乡村颜值上线、魅力绽放。
农村人居环境大改善——藏寨羌乡更宜居
初春的马尔康市梭磨乡毛木初村孕育着新的生机。孝善和俭广场、农产品销售厅等记录着毛木初的发展变迁,而民族团结、美丽乡村等主题墙画就像一个个窗口,展示着毛木初的对外形象。
山那边的阿坝县查理乡神座村积极探索科学的放牧方式,引导牲畜出栏,发展现代家庭牧场,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农村环境得到质的提升,乡村休闲旅游火热兴起。
风景这里皆好。如今的阿坝乡村,逐步成为各族儿女“近在眼前的诗和远方”“回得去的故乡”。
近年来,阿坝州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广袤乡村从“一处美”向“全域美”转变,从“环境美”向“全面兴”跃升。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下一步,阿坝州将着力建设既保留原生态、又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宜居乡村。
——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围绕乡村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补短强弱,巩固农村饮水安全成果,提升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畅通农村公路微循环,推广运用太阳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生产生活方式,夯实乡村信息化基础。
——推动农村环境大改善。加快推进农村“厕污共治”,合理布局建设农村公共厕所,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巩固提升三年行动,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与资源化利用,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收费制度。
——打造农村宜居新风貌。坚持宜果则果、宜菜则菜、宜花则花,推进村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有序推进旧村风貌改造,强化新村风貌管控,加快农房和村庄现代化、“美丽庭院示范片”建设。
房屋错落有致、道路宽敞整洁、文化广场热闹非凡、森林草原处处是景……阿坝美丽乡村图景正加速绘就。
产业蓬勃兴旺育沃土——发展振兴前景好
产业振兴是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
在阿坝州,产业富民的故事从未间断——
马尔康市立足创建“夏繁硅谷”,争创国省级现代种业园区,打响“南繁三亚·夏繁阿坝”种业IP。
红原县引导草原畜牧业向标准化养殖、规模化种草、企业化加工转型升级,建成家庭生态牧场140个、标准化养殖基地7个、规模化种植基地5个、种畜扩繁基地2个、企业化加工基地10个,人工种草12.7万亩,建设安曲夺龙村转型升级示范园区1个,“种、养、加、销”一体化农牧业全产业链成势见效。
松潘县麦吉村依托丰富的高山土地资源,大力发展高山绿色产业,种植藏红花椒1000余亩、高山蔬菜1000余亩,试种菊芋500余亩、可食用菊花20亩;深耕细作特色文化,依托麦吉民宿、羌绣手工作坊等,强化羌文化沉浸式体验,文旅融合绽新颜。
2024年,黑水县色湾藏香猪养殖基地存栏藏香猪1.32万头,出栏6.52万头,远销江西、重庆等地,还首次与香港签订了4000万元的订单。
……
近年来,阿坝州围绕“6+N”高原特色农牧业产业体系,聚焦高原畜牧业、特色果蔬两大产业集群,以农业“三品一标”建设为引领,以大品种、大基地、大品牌、大企业为抓手,特色农牧业产业发展向“新”而行、遍地开花。
如今,“净土阿坝”品牌逐步打响,激活阿坝产业兴旺“新引擎”,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锚定目标,未来可期。到2027年,阿坝州将建成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10个,国家、省、州级现代农业园区40个,省级以上产业强镇6个;建成天府旅游名镇名村15个;实施新一轮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100个,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5个。
打造宜业乡村,培育振兴沃土,阿坝步伐坚定、向美而行。
强化党建引领定航向——乡村和谐增活力
宜居宜业,和谐当先;和美乡村,党建领航。
“我的积分已经可以兑换生活用品了。”“‘小超市’有牙膏牙刷、锅碗瓢盆等生活物资,用相应积分可以兑换。”近日,小金县木坡乡达木村群众在积分兑换“小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后满心欢喜。
村级积分管理制度是达木村破解乡村治理群众参与度不高、治理效果不好问题出的新招,以积分制撬动乡村治理。
达木村积分制管理只是阿坝州以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州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党建引领乡村和谐的实践路径。
阿坝县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健全支部“星级创评”和党员“积分评星”长效管理机制,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带动自治、德治、法治整体联动发展。
红原县以党建引领、协同高效、共治共享为导向,常态开展道德模范巡回讲、民风家风轮流讲等活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工作制度,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茂县赤不苏镇赤不苏村紧扣党建引领激活基层治理“末梢”,健全完善“微网实格”运行机制,以多元力量集成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营造崇尚文明、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
若尔盖县求吉乡甲吉村按照“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干部示范干、群众围着支部转”总体思路,创新“党支部+红色旅游+文化产业”模式,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民宿服务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县有抓手、乡有特色、村有亮点,阿坝州不断提升文明乡风等和美乡村建设“软实力”,实现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和村民自治良性互动。
未来,阿坝州将深入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农民丰收节”“和美乡村”系列活动、“一县一节”活动等为载体,加速释放乡村文化活力,全面展现乡村文明新气象。(阿坝州农业农村局 唐志蓉 李旭 记者王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