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桥区因盐而兴、因盐成邑。千年盐业发展催生出独具桥滩特色的众多美食,牛华芽菜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创始于十八世纪,是四川“四大名酱腌菜”之一,目前已经被评为五通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芥菜是作为生产芽菜的原材料,也是五通桥区重要的传统加工型蔬菜作物。五通桥区蔡金镇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是芥菜栽培的最适生态区,镇域内多数旱地土壤属紫色土和冲积土,土壤肥沃,十分适合芥菜作物的种植。
随着春天的脚步悄然临近,蔡金镇朱庙村迎来了芥菜丰收的喜悦时刻。田野里,一片片绿油油的芥菜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在田里忙碌地收割,热闹的场景预示着今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年。
收割、切割、腌制……走进蔡金镇朱庙村的田野里,只见村民将一颗颗绿油油的芥菜从田里收割出来,去掉叶子保留茎部,再将芽菜用在特殊的工具上切割成丝,第一道杀青工序便制作完成。随后,杀青后的芥菜丝将进行晾晒,利用初春的适宜温度去掉多余的水分,再利用盐进行腌制两三天左右,完成腌制后,最后销售给牛华芽菜厂。
“我们村今年种植芥菜60余亩,全村有60户人左右进行种植,平均亩产4000斤左右,今年预计市场收购价1.2元/斤,户均年增收5000元左右。”蔡金镇朱庙村党总支书记罗敏说道。
据了解,芥菜作为蔡金镇的特色农产品,一直以来都备受市场青睐。从每年9月上中旬开始播种,经过精心的移栽和护理,于12月底至次年3月期间陆续进入收割期。今年蔡金镇总计播种1500亩芥菜,总产量约600万斤,产值将达到800万元左右,芥菜种植已成为当地村民们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接下来,蔡金镇将进一步扩大芥菜种植规模,提高其品质和产量,积极为村民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对接服务,帮助拓宽销售渠道,以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