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治理“白色污染”要求,安岳县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地膜科学使用与回收,通过四个“抓实”探索出一条别具特色的地膜科学使用与回收路径,农膜回收率达86%,推动了农业产业绿色发展。
一、抓实“点面”结合,推动科学应用
近年来,通过政策引导和补贴,整合资金3390万元,在全县46个乡镇推广使用厚度大于0.015毫米的加厚高强度地膜共计101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5.85万亩。同时聚焦玉米、大豆、辣椒等农作物和地膜机械高效覆盖技术,共计建设18个地膜应用示范片。通过“点面”结合推广模式,引导农户科学使用地膜,实现粮油、蔬菜等农作物增收,产量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0%以上,每亩收入增加150元以上。
二、抓实体系建设,推动资源利用
构建“县—乡—村”三级回收网络,合理布局3个地膜处理中心,46个标准化农膜回收站,505个村级回收点,形成“使用+回收+处理”闭环。印发《安岳县地膜科学使用与回收方案》,开展农膜使用回收调查660户,对农膜回收进行补助,提高了农户回收积极性,确保农膜可回收、可处理,降低农膜残留,减少白色污染,推动农膜回收率达86%,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抓实应用监测,推动数据说话
在全县共计建设地膜残留监测点40个,实现地膜残留精准把控;开展6个加厚高强度地膜和6个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评价,形成县地膜应用评价报告,为地膜科学使用提供依据,推动地膜产业和应用的绿色革命,为实现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抓实执法检查,推动市场规范
今年以来,持续开展打击非标地膜“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农资门市、农膜企业生产的地膜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废旧农膜清理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共50余次,责令整改不合格农资门店2家,严禁销售不合格超薄地膜的行为,净化市场环境。
当前位置: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1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