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联播
凉山州会理市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 2025-11-24 15:51 信息来源:乡村建设促进处 点击数:1

近年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工程,系统谋划、全域推进。以“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以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集中整治,聚焦农户积存垃圾、河道沟渠白色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畜禽养殖粪污等重点领域,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灰”问题,实现村庄内垃圾不乱堆乱放,污水乱泼乱倒现象明显减少,粪污无明显暴露,杂物堆放整齐,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村容村貌明显提升。

一是农村厕所革命成果显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开展以来,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4495户,卫生厕所覆盖率大幅提升。创新“1236”改厕法,优先覆盖创建乡村振兴先进示范村、省重点培育特色小镇等。扎实推进“问题厕所”整治,摸排历年来享受财政补助的改厕户16522户,发现问题厕所立查立改。新建农村公厕36座,移交各村委会管理使用,权属明确,均建立落实了管护制度。

二是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完善。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出台收费和考核管理办法,乡镇(街道)均出台本级制度。全市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3400余个,配备各类转运车1500余辆、收集设施2000余个,行政村收转运体系覆盖率达100%。城乡生活垃圾压缩集中转运焚烧处置,投入专项资金购置转运车辆和设备,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达82%以上。

三是生活污水治理有效推进。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积极争取“千村示范工程”。2021年以来,22个行政村实施治理工程,在厕所革命建设内容外新建三格式化粪池1600余座,惠及7421人。95个行政村完成治理,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5%,基本消除污水横流和乱排现象,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实现全域基本看不到污水横流,公共空间基本没有生活污水乱倒乱排现象;基本闻不到臭味,公共空间或房前屋后基本没有黑臭水体、臭水沟、臭水坑等;基本听不到村民怨言,治理成效为多数村民群众认可。

四是面源污染防治成效突出。完成养殖户设施改造507户,建成有机肥厂1个、还田系统7处,配备处理设备826台套,2024年综合利用率达89.94%。推广实施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和设施渔业,推动生态健康养殖和尾水治理技术,确保水产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或达标排放。开展秸秆还田肥料化、秸秆粉碎发酵饲料化利用,杜绝田间焚烧的发生。秸秆综合利用率逐年提升,2024年末达93.02%。全市建立烟草地膜回收点38个,农技部门通过项目新建回收点6个,废旧农膜回收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676个,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80%。

五是人居环境水平全面提升。开展农房风貌整治提升工作。加强建设图集指导和农村建房及风貌改造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户建房选址合规、宅基地审批规范、布局合理、质量保障,累计完成危房(抗震)改造3687户。国网会理供电公司、三大通讯运营商常态化开展农村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梳理整治。实施乡村绿化美化,种植树木13906棵、花卉9698株,安装路灯3931盏。加强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保护,完成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对262株古树建档挂牌。(凉山州农业农村局、会理市农业农村局、乡村建设促进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