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好“整治”文章,擦亮底色。坚持农房建设与风貌管控并重、基础补短与环境治理同步,出台农房建设管理15条措施,开展“蓝顶子”专项整治和传统村落民居保护修缮,同步推进庭院美化、村庄绿化。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污水治理率及生活垃圾处置体系覆盖率分别达97%、78%、100%,乡村生态本底更加坚实。
二、做好“发展”文章,壮大产业。依托独特气候与资源,做强山地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累计建成猕猴桃、茶叶等现代农业园区129个,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突破350亿元。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建设剑门蜀道、曾家山生态康养等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年接待游客突破3800万人次,综合收入超130亿元,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做好“治理”文章,激发活力。全域推行“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模式,全面推广“村民积分制”和“阳光村务”,激发村民参与治理内生动力,全市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70%。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持续开展“好公婆好媳妇”评选等乡风文明建设活动,农村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7%以上,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当前位置: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1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