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中江县立足农业绿色发展需求,以机制创新、政策赋能、多元利用为抓手,扎实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向提升,为县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政企村联动机制。构建“政府统筹组织、企业技术赋能、村集体增收”三方协同模式,推出两类合作方案破解秸秆处理难题。一是托管服务模式,乡镇统一将秸秆集中堆放至指定区域,企业按80-100元/吨标准向村集体支付服务费。二是自主运营模式,支持村集体自主购置设备开展秸秆粉碎加工,企业以400-500元/吨价格兜底回收,充分激发村集体“自主经营、增值增效”动力。按每亩秸秆产量1吨测算,单个村通过秸秆综合利用年收益可达5-8万元。目前,南华镇已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玉兴镇正就合作方式开展洽谈,联动机制成效初步显现。
强化项目资金支撑。依托2024年中央财政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收储设施建设+设备购置+利用量奖励”组合政策,构建全链条保障体系。在设施建设方面,对秸秆加工厂房、收储点库棚建设,按不超过总投资30%给予补贴,其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的项目补贴比例提高至80%;在设备购置方面,重点向村集体倾斜,购置秸秆粉碎机、打捆机等设备,最高可享80%补贴;在利用激励方面,对年利用秸秆量超100吨的主体,按150元/吨标准给予奖励,有效调动各类主体参与积极性。
拓宽多元利用路径。围绕“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 三大方向,推动秸秆资源高效转化。一是提质肥料化利用,重点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结合腐熟还田、堆沤还田及有机肥生产等方式,提升耕地质量。二是增效饲料化利用,依托县域养殖产业优势,推广玉米青贮、黄贮及秸秆揉丝、微贮、颗粒饲料等技术,支持建设秸秆饲料加工生产线,开发高附加值饲料产品。三是突破能源化利用,引进培育秸秆发电、制碳、成型燃料项目,探索绿色能源新路径。
当前位置: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1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