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联播
绵阳市召开2025年水果等优势特色经济作物绿色生产技术培训会
发布时间: 2025-11-17 17:50 信息来源:绵阳市农业农村局 点击数:1

近日,绵阳市2025年水果等优势特色经济作物绿色生产技术培训会在江油市举行。

冬季是作物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本次会议旨在认真落实市委“双提双解”常态化工作机制要求,着力提升基层农技人员专业素质,为农业经营主体实际生产问题排忧解难,推动技术落地、服务下沉,助力经济作物产业提质增效。

会议公布了一组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绵阳市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同比增长4.5%,水果产量同比增长8.2%,茶叶产量同比增长5.7%。

“从前三季度数据来看,全市经济作物播面和产量均呈现较快增长趋势,为全年经济增速奠定了坚实基础。”绵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在分析当前经作产业基本情况时说,绵阳市经济作物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但同时,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规模化程度不高、小农户与大市场衔接不畅,科技转化效率低、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未完全打通等。

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如何靶向施策、精准突破,把生产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

先看培训会上的一组画面——

“像这种背下枝一般都需要剪了”“这种盲节,没得花芽叶芽,留着没啥用”“这种水苔枝影响其他枝条生长还不怎么结果,也需要剪掉”……在江油市方水镇白玉村的一处桃园,省农科院园艺所副研究员宋海岩一手拿着‌修枝剪,一边指着不同部位的枝条向参会人员讲解当前时节应该如何给桃树修枝,并总结出了“旺头 打苔 抽稀 留细”的八字口诀。

第二天,他又在理论授课中带领大家复盘了如何做好桃树的管护、病虫害防治等。台下,来自绵阳江油市永胜镇龙泉寺村的李子种植大户徐庆一边认真听讲一边不时记下笔记。

“虽然我主要种的是李子,但是‘桃李不分家’,我们李树嫁接的都是桃树,修枝剪枝、病虫害防治上有很多是相通的,我收获很多。”徐庆告诉记者,他返乡做农业已经十多年了,但仍然觉得常学常新,这几年,这样的学习机会越来越多,“作为种植户,我们的技术是比较片面和分散的,这样的学习能帮助我们把作物全周期生长环节串联起来,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去。”

再看此次培训的课程安排——

现场观摩包括了麦冬冬季田管技术,桃、枇杷等水果冬季田管技术,蔬菜冬育春苗及嫁接技术;

理论授课则包括了全市柑橘木虱发生现状与防控对策讲解、四川桃产区主要病虫害防控与高效栽培、秋冬蔬菜及春提早蔬菜栽培、茶叶生产、中药材GAP基地建设要点及种植等技术要点。

不到两天的时间,来自省、市农科院等单位的多位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并以图文案例结合的形式围绕“绵阳的主要经济作物绿色高效生产技术”这一主题倾囊相授,来自9个县(市、区)的经作站负责人、镇(乡)农技员、种植主体积极参与,纷纷表示收获颇丰。这次培训已然成为了打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一次优秀示范,为接续推动经济作物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抓好经济作物产业发展关乎农业整体发展大局。今年,绵阳市优势特色经济作物被纳入《绵阳市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建圈强链培育方案》重点发展。

“此次培训是落实‘双提双解’常态化工作机制要求,为推动经济作物产业生产链、加工链、销售链三链协同发展,聚焦解决种植户当下最迫切的生产需求、提升农技人员和种植户生产技术而召开的一次会议。”绵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绵阳各地还将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精深加工为支撑,以品牌建设为导向,为优势特色经济作物等农业产业向生产标准化、产品优质化、业态多元化、品牌特色化转变注入更多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