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护队伍专业化。指导乡镇建立专业化、稳定的管理服务队伍,结合公益性岗位,推进保洁员、护林员、护路员、厕所清掏员“多员合一”,全市7个县区分片区设立厕所管护服务站点100余个。建立粪污清运服务机制,县级统一配发吸粪泵、乡镇配吸粪车配齐清运设施,村组建清运服务队伍或委托专业清运单位,定期不定期对农户户厕进行清掏,确保厕具坏了有人修、粪污满了有人清理。
管理责任链条化。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则,建立健全农户合理付费、村级组织统筹、政府适当补助的“厕污共治”长效利用和管护机制,鼓励社会组织组建粪污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鼓励有条件的村,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合社,成立环境管护队或物业服务站,负责村内公共厕所保洁、设施维护等工作,管护人员优先聘用脱贫户、低收入户,织密“基层管护网”。
要素保障立体化。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操作、实地观摩等形式,层层开展技能培训,确保乡镇、村都有“改厕明白人”。建立健全财政投入引导、农民和集体积极投入、社会力量多方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有效保障农村厕所革命民生实事和年度改厕任务完成。全域推行文明新风积分管理机制,将农村户厕建设管护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纳入积分管理,并与集体经济分红挂钩。
当前位置: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1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