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合理布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夯实面积基础努力夺取全市大春粮食丰收的通知》文件,指导11个县(市、区)将目标任务足额细化分解到乡镇村组,落实到田间地头,确保再生稻播种面积达30万亩。
(2)加强试验示范。联合省、市科研院所,加大技术宣传、推广和普及力度,“进村入户到田”指导农业生产。广泛推广示范“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和“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等先进适用性技术,并建立“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3个水稻高产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市水稻生产。
(3)深化主体培育。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扶持如乐山惠田米业有限公司等建成规模、创成品牌,引入现代化集中育秧、机种、机收、烘干等生产加工设施设备,打造“金犍为再生稻”、“梁家山高山生态(有机)稻”品牌形象,形成保护面积达11333.3公顷的“再生稻”农产品地理标志专属种植区域范围。
当前位置: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1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