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4月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以来,岳池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原则,构建“一环一区一平台,三片十基地”空间发展格局,实现农业“生产+加工+科技+绿色+品牌”全产业链发展,着力打造天府粮仓“丘区样板”。预计2025年底产业园总产值达89.46亿元。
一、推进“三产融合”,发挥乘数效应。一是做好“种加销”强链文章。按照宜机作业、能排能灌、集中连片的原则,打造“银岳池”水稻高质量发展片、油菜高产高效示范片、油菜—水稻轮作标准化生产示范片和十个产业基地。就地就近推动粮油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建成粮油加工中心4个、烘干仓储中心8个,实现产地初加工全覆盖。依托农产品加工物流集散区,集聚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9户,银丰食品成功创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预计2025年园区内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66.8亿元。做响做靓区域公用品牌,“岳池大米”“岳池米粉”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3大类26种米粉系列产品远销13个国家和地区,预计2025年米粉全产业链产值达30亿元。二是做好“研转用”衔接文章。推进良种良法深度融合,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6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引进专家26名,投入科研经费4500万元,建成新品种科研示范基地1.1万亩,筛选粮油新品种22个,示范种植“南油1983”新品种,平均亩产达221.63公斤,高出全省平均亩产30.37%。全面推广穴盘高效育苗等关键技术,普及稻田综合种养和水旱轮作生态种植模式,旱地轮作油菜单产提升技术模式入选“全国油菜大面积单产提升典型案例”。三是做好“农文旅”融合文章。坚持将乡村建设与园区建设相结合,融入岳池农家文化等元素,串联园区和景区节点,打造100公里农文旅融合与产村一体化发展示范环线,建成农业主题公园5个、科普研学基地4个,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4个、全国产业强镇1个、全国文明村6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举办“岳池米粉美食节”“油菜花季”等农旅活动50余场次,预计2025年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63亿元。
二、聚焦“三化驱动”,提升综合效益。一是推进全程机械化生产。联合四川农业大学技术团队开展粮油全程机械化生产等创新研究,针对川东黏稠泥土地区土壤特点,改良油菜免耕精量播种机、玉米开沟起垄精量播种机等农机装备,建立粮油作物全程机械化试点示范基地2000亩。编制油菜、小麦、玉米、高粱等粮油作物全生育期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图,建成省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个,配套各类农机设备1174台(套),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6.02%。二是推进全景数字化监管。将数字化技术融入传统监管模式,携手京东科技、中国电信打造集成粮油生产、监测分析、预警预报等功能的综合化数据平台,建成集虫情、气象、苗情、墒情一体的“四情”监测站15个、北斗卫星终端230台(套),监测覆盖率达100%。创新构建“优标监管”体系,建立覆盖县、乡、村、生产主体四级监管网格,上线运行“岳池农安”小程序,实现一键上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部入驻国家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抽检合格率达100%。三是推进全域绿色化发展。建设“3+4”区域秸秆综合利用处理中心,采取国有企业招引合作方市场化将秸秆转化为燃料、肥料、饲料“三料”,由乡镇将分散农户的秸秆统一集中运输到收储中心,推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2%。全域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生产新技术,充分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园区粮油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分别达到46.7%、44.11%,绿色防控覆盖率达100%,获评“首批100个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
三、推行“五大模式”,强化联农带农。一是创新“土地入股分红”模式。探索土地折股量化入股共同组建平台公司,形成“企业+土地股份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农户以入股形式直接参与基地生产经营。苟角镇曾拱桥村等6村4700余农户以1.2万亩土地作为资产入股,通过保底租金、务工工资、盈利分红等方式,每户年均增收8500元。二是创新“产业收益分成”模式。引导加工、商贸领域龙头企业,直接参与或以订单农业方式间接参与基地生产,农户可通过土地租金、务工工资等途径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今年5家加工企业、2家商贸企业在园内种植芥菜、水稻、大豆等作物6万亩,带动2.8万余户农户年均增收1200元以上。三是创新“闲置资产有效利用”模式。引导村(社区)盘活闲置用地、房屋和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建成乡村振兴示范片2个、特色农家院落15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2个,发展农家乐231户,每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四是创新“社会化服务”模式。以县属国企、县供销社为主体,整合全县186个社会化服务组织,建成“1+27+N”县乡村三级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集中采购农资,帮助农户年均节省成本700余万元。五是创新“产业化联合体”模式。组建由银丰食品牵头,种植、加工、销售等领域13家经营主体为成员的产业化联合体,在园区内建成米粉专用稻生产基地3万亩,带动1.2万余户农户实现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
当前位置: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1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