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县境内已探明野生猕猴桃自然分布点23处,百年以上古藤142株,涵盖8个本地特有种。为守护这份珍贵遗产,该县构建了“核心保护-缓冲区监测-抢救园繁育-智能管护”四位一体的原生境保护新模式。
依据国家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在专家团队科学论证下,保护区于2019年开始建设、2020年竣工,总投资1193.92万元,总面积达4868亩,其中:核心区1680亩,实行最严格封闭保护,进行全天候监控;缓冲区3163亩,定位科研监测;试验抢救园20亩,成功移栽濒危老树80株,成为珍稀种质的“诺亚方舟”;智能化管护站5亩,示范推广专业设施设备。
二、科技引领,打造全方位保护利用体系
一是建立全方位保护体系。建立物理围栏、电子监控和人工巡护三级防护网络,有效杜绝人为破坏。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通过人工辅助授粉、清除入侵物种等措施,使核心区植株密度三年内增加32%。构建应急防护体系,建设防旱蓄水池和智能喷淋系统,在发生旱情时保障野生植株安全。二是加深资源利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建成“广元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引进16位专家,与6家顶尖科研单位达成合作,攻克猕猴桃溃疡病防治等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的“古藤修根嫁接移栽技术”显著提高抢救成活率。三是促进“四区”协同管理。创新建立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看护区功能互补模式,形成完整的保护利用链条。
三、成效显著,实现生态与产业双赢
一是生态屏障得到巩固。核心区植株自然更新良好,水土流失量减少45%,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二是种质资源安全得到保障。收集保存国内外优良种质资源1600余份,创制种质资源组合664个,培育杂交个体15131个,试验抢救园成功保存濒危种质80份。三是种业创新实现突破。成功培育11个猕猴桃新品种,其中“红阳”为全球首个红心猕猴桃品种。新品种“红源”获国家授权,高抗优株“S3”完成DUS测试。四是产业带动显著提升。品牌溢价能力提升约15%,直接带动24户“护藤队员”年均增收1.2万元,培养本土人才300余名,吸引10名高层次人才扎根基层。
苍溪县将继续健全长效机制,深化科技合作,努力建设全国一流的猕猴桃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高地,为保障国家种业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当前位置: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1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