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联播
泸州高标准农田建设新规划来了,目标任务明确
发布时间: 2024-04-24 17:32 信息来源:泸州市农业农村局 点击数:1

近日,记者从全市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推进会上获悉,泸州市将结合《泸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3-2032年)》,围绕“一圈一带两片”重点领域,探索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路径,打造“天府良田”泸州丘陵山区示范样板,实现“旱涝保收、宜机作业、高产稳产”目标。

曾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也是农民增收的基础保障。

近年来,泸州市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9年,泸州市实施新一轮机构改革,将市发展改革委农业投资项目、市财政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原市国土资源局土地整理项目、市水务局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职能整合到新组建的市农业农村局,明确由农业农村部门负责统一实施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截至目前,泸州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54.8万亩,其中38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内建成高标准农田217.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成区内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显著改善,耕地地力水平明显提升,为稳定全市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此,2021年,泸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均获省政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年度综合评价第三名。

泸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有了规划

根据农业农村部、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有关规定,泸州市以永久基本农田为核心,坚持新建和改造提升并重,编制了《泸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3-2032年)》,到2032年逐步有序把全市符合立项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该规划以国家、四川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为统揽,以“十二五”以来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践为基础,在总结近年来农田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的形势,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总体目标、建设标准、建设分区、建设任务、资金筹措、建设监管、效益分析和保障措施。

与此相应,泸州市将围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制”九个方面,完善农田基础设施,以“旱涝保收、宜机作业、高产稳产”为目标,解决集中连片和施工条件较好的地块越来越少、建设难度增大、建后管护不强等问题。逐步把全市符合立项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为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贡献泸州农田建设力量。

规划到2025年,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67.2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内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达到266.98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3.55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06万亩。

规划到2032年,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92.7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内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达到359.73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92.15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4.19万亩。

分区建设高标准农田

结合区域气候类型、地形地貌、水土条件、耕作制度等因素,依据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要求和投资标准,按照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条件相对一致、生产障碍因素与破解途径相对一致、粮食作物生产与农业区划相对一致的原则,全市按“一体两翼”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划分,分“一体、东翼、南翼”三个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确定分区建设任务和重点。

其中“东翼”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属于丘陵和山区,该区域田块较分散、季节性干旱、水土流失等制约因素明显,田间道路及其附属设施建设不完善,灌排效率较低,新建高标准农田需求量较大,改造提升任务较重,特别是田块归并和坡改梯、土壤改良培肥、小型水源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田间生产道路等需进一步完善。

计划2023-2025年,“东翼”区新建高标准农田26.39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1.47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24万亩。

市农业农村局总畜牧师陈明鑫告诉记者,新建项目原则上在符合立项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区域内实施,建设区域应相对集中,土壤适合农作物生长,无潜在地质灾害,项目区外有相对完善、能直接为建设区提供保障的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在2011-2018年已建高标准农田清查为不达标或基本达标区域实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有针对性的改造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