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联播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强化乡村振兴要素保障
发布时间:2020-05-22 11:24 信息来源:厅农村改革处 点击数:1

内江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为抓手,着力解决“人、地、钱”的问题,统筹推进“五个振兴”,加快建设甜城韵味、大千精彩、一域丰沃的幸福美丽乡村。去年,全市一产业增加值增长2.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3%。

一、以“三化”为牵引线,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深化拓展

结合推进基层治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和实施集体经济“破壳消薄”计划,全覆盖清理镇、村、组集体资产,推行农户土地股权化、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村资源资本化“三化”,定权、定资、定人、定股。推广自主经营、入股联营、租赁经营三种方式,成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引进川南大草原、竹苑水乡、康桥田园等项目,完善以“农合联+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农户”为主要框架的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体系。探索集体收益人头股、公益股、土地股、管理股、发展股“五股分配”,以保底分红、二次返利等方式,实现全市70%的农户人均增收500多元,去年有集体经济的村增长37.4%、全市贫困发生率下降到零。

二、以“三块地”为依托点,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升级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通过探索退地换现金、换股份、换社保“三换”方式等,实行土地入股、土地托管,向“流转”要规模种养空间;通过稳步推进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创新集体建设用地利用试点,向“入市”要建设用地空间;通过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向“宅改”要存量用地空间。利用土地资源大力建设园区、发展“内江黑猪、资中血橙、威远无花果、特色水产”四大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去年新增现代农业园区12个,累计达111个、面积81万亩。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全国首批、首个试点,纳入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构建的“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成全国最大的“内江黑猪”种群基地、血橙产业基地、无花果全产业链集中发展区和全省最大的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内江威远成功申办2023年世界无花果大会。去年全市单列用于支持新业态发展用地53.75公顷,办理43.39公顷生猪养殖设施农用地备案,100万头“内江黑猪”产业化项目、万亩血橙主题公园等加快建设,30个镇(村)获评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村。

三、以“三个渠道”为发力源,推进投资方式创新转变

坚持政府“引”、银行“融”、社会“筹”同步发力,加大支农力度。安排专项资金,去年市县两级财政投入增长26.17%。加强城乡信用体系建设,为80.77万户农户建档评级,去年底内江信用状况监测位列全国地级城市第60名、跻身全省前三、比2018年提升74名。设立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扶贫小额信贷等风险补偿、分险基金,以及内江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基金,引导银行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截至去年底,全市涉农贷款余额467.68亿元,占全市贷款余额45.79%。通过PPP模式等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农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覆盖所有乡镇和100个行政村、总投资85.86亿元的内江沱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城乡垃圾处理2个PPP项目,已完成投资22.3亿元。全市9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建成“美丽内江•宜居乡村”达标村545个。

四、以“四大力量”为带动轴,推进人才支撑落板提能

加强村级组织带头人建设,60岁以上村党组织书记全部退出,村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同比提高20%。实施“311”干部帮扶基层行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驻村农技员等3063人投身脱贫攻坚、农村发展一线。实施“农村家庭能人”培养计划、“大学生进农村”计划,累计培养“挣得到钱、当得好家、待得来人、走得正路”的农村家庭能人76.69万人,培养引进5898名大学生到乡村干事创业。出台关心关爱服务保障农民工30条措施和支持返乡下乡创业“回家工程”政策,去年新发展农民工党员863名、占农牧渔党员发展总数72.4%,新增返乡下乡创业项目投资总额105.5亿元,内江获评全省返乡下乡创业工作先进市。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紧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抓紧抓实抓细生猪稳产保供、粮食扩面积增产量、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园区和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动物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确保今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467.45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170万吨以上、生猪出栏235万头、新建高标准农田12万亩;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确保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内江力量。

(本文系内江市委、市政府在3月31日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