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联播
石棉县“5433”工作法保障脱贫攻坚出实绩
发布时间:2020-03-27 17:18 信息来源:雅安市农业农村局 点击数:1

四川省石棉县共有26个贫困村,占91个行政村的28.6%;贫困人口21807466人,占8.42万农业人口的8.9%

2015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石棉县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精准扶贫安排部署,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达四好同奔康”目标任务,按照“推进产业化,建设新农村,大力促增收,全面建小康”的思路,创新实施“5433”工作法,健全“五个”机制、抓住“四个”关键、夯实“三个”结合,实施“三个”提升,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坚持“基础先行、产业先行、人居环境先行、文明新风先行”的总体思路,按照“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益求精、高标准、高水平,确保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的总体要求,打好脱贫攻坚主动仗,实现26个贫困村21807466人全部脱贫,为2020年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一、夯实基础、构建五大机制

5年来,为确保脱贫攻坚精准,石棉县强化扶贫对象识别。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扶持谁”这一首要问题,按照省、市安排部署和“六个精准”要求,相继召开全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全县脱贫攻坚大会、建档立卡“回头看”暨扶贫信息系统培训等会议30多期次,扎实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回头六看”,集中力量再次逐户进行精准识别,着力解决扶贫对象不准、不实问题。仅实施精准扶贫一年,全县严格按照“退出”必具充分理由、“进入”必符合条件的工作原则,在原有23687844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基础上,清退5061766人,新增3651158人,全县贫困人口精准锁定为22277236人。按照省、市关于户有卡、村有簿、乡有册、县有档、市有卷、省有库“六有”信息平台体系建设要求,成功构建起“六有”信息数据平台和“责任落实、群众自主、多元帮扶、资金整合、工作推进”五大工作机制。同步创新实施脱贫责任“12131N”工作机制,通过1名县级干部带领2个县级部门和1个驻村工作组,利用3年时间,帮扶1个贫困村、N户贫困户脱贫,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实现脱贫攻坚责任“一盘棋”、全覆盖,形成脱贫攻坚合力。落实39名县级干部、67个单位、45名驻村农技员、26个驻村工作组联村帮扶;26名第一书记驻村帮扶;1036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认亲帮扶。持续推进开放合作,聘请四川农业大学编制全县脱贫攻坚规划,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探索“互联网+扶贫”模式,借力借智、“借船出海”,统筹整合灾后重建、新村建设、革命老区、移民后扶等项目资金5.6亿元,县财政每年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重点用于贫困村道路、饮水、产业发展等项目建设,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工作挂牌督战、组织架构、目标管理、签字背书、督查督办、绩效考核等25项脱贫工作推进机制,探索建立各类群众自治组织246个,积极调动贫困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贫困群众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确保工作有目标、责任有落实、推进有抓手、效果有反馈、评价有标准,打牢贫困地区脱贫基础,有效保障脱贫攻坚稳步推进。今年,石棉县还将继续努力,在主抓农业疫情防控同时,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逐户对标对表,查实贫困户脱贫“一超六有”、逐村对标对表,查实贫困村退出“一低五有”存在的短板。针对短板和薄弱环节,逐项落实措施,倒排工期、倒逼任务、倒查责任,加大对标对表补短力度,确保2020年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二、做强产业、狠抓四个关键

石棉县脱贫攻坚取得实效,在于抓住了“路径要准、项目要实、保障要全、标准要严“四个”关键,紧紧围绕“怎么扶”核心问题,狠抓脱贫路径、项目等关键环节。

5年来,石棉县全面推进“5+N“产业发展思路,拓展脱贫增收渠道。在已有的黄果柑、枇杷、核桃、中药材和草科鸡等五大特色产业基础上,结合中高山贫困村山地多、平坝少、耕地面积小且多数已栽满种尽的特点,采用立体式、点面结合方式,大力发展花椒面积12000亩、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年上架64万棒和蜜蜂养殖等其他产业,羊肚菌280亩,仿野生种植以重楼、白芨、石斛、佛手柑等为主的中药材产业1.25万亩,不断拓展贫困户增收门路,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

2017年来,石棉县还立足天然生态资源禀赋,专注生态优势转化,构建生态型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开展农业供给侧改革,按照“扩面、提质、增效”的扶贫工作思路,全年新发展黄果柑、枇杷、核桃、蔬菜等特色农业基地2万亩、改造提升5.5万亩。同时双驱创建“四川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建全国有机农业转换认证面积6433亩,有机农业示范基地面积3031亩,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13.5万亩,进一步提升特色农业管理水平,建成产学研游乐一体的黄果柑产业园。建庭院经济石斛盆栽、生态鸡养殖、药材种植、花卉及蔬菜种植等庭院经济示范点5000多个,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发展庭院经济种植面积4222亩,庭院经济示范户覆盖率达51.9%,全县庭院经济总收入可望达到4300万元。同时,石棉县还坚持走资源就地转化、绿色循环发展之路,以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为方向,立足“多产叠加”特殊县情,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策”,面上整体推进,点上精准对接,深入分析26个贫困村、贫困户和2个“三个一”插花式非贫困村的发展基础和条件,按照“五个一批”要求,科学制定“五个一批”扶持方案,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脱贫15192717人,异地搬迁安置脱贫927人,低保政策兜底脱贫8471876人,医疗救助脱贫12201673人,灾后重建帮扶脱贫227775人。紧扣“3+13”专项方案和18个脱贫攻坚专项工作计划,积极主动加强向上衔接,力争更多项目进入上级规划盘子。储备脱贫项目264个,规划投资4.34亿元;完成712村彝家新寨建设任务。还严格按照贫困村退出当年贫困发生率低于3%以下,有通村硬化路、有安全饮用水、有生产生活用电、有通信(宽带)网、有卫生室、有公共活动场所、有支柱产业、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一低八有”摘帽标准和贫困户退出当年人均收入稳定高于当年国家扶贫标准,贫困家庭适龄子女有学上(无因贫辍学学生)、基本医疗有保障、家庭住房不能为“C”“D”级危房、有安全饮水、有生活用电、有广播电视的“一高六有”摘帽标准,认真分析总结、查漏补缺,确保每项都能达标。

三、三个结合、实施三个提升

今年,为切实做到一手抓疫情防控减灾,一手抓脱贫攻坚双赢,实现“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石棉县农业农村局坚持与灾后重建相结合、坚持与特色富民产业发展相结合、坚持与农业供给侧改革结合的三个结合,不断放大脱贫攻坚效应。突出抓好“重建帮扶一批”,着力推进脱贫攻坚与灾后重建互融互动,通过重建新建新村聚居点21个,其中贫困村5个,改造贫困户住房1876户,帮助1098户建房困难户和1户兜底困难户重建房屋。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通盘考虑贫困村生产生活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目前,全县26个贫困村发展黄果柑、枇杷、核桃、中药材、花椒等特色蔬菜基地4.2万亩,贫困群众就近务工就业2200余人,旅游扶贫、景区开发带动9个贫困村增收,贫困村基本实现“一村一品”,累计带动15192717人脱贫。还统筹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集体林权等“多权同确”,规范有序流转农村土地4万余亩,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46家,鼓励和引导贫困农户以土地、林地等资产入股开展合作经营,采取“保底收益+就地务工+利润分红”等方式,努力增加贫困群众财产性收入。

为在脱贫攻坚中着力塑造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新风正气,石棉县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如何脱”根本问题,坚持扶贫先扶志,大力实施依法治理、民主管理、文明培育“三大提升工程”,创新贫困村社会管理,全面推广村委会、议事会、监委会、业委会和自建委、自管委“四会两委”管理模式,脱贫攻坚重大事务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扶贫资金、扶贫项目情况定期向贫困群众公开,让贫困群众成为脱贫攻坚的实施者、受益者和脱贫政策的宣讲者,有效激发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提升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