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为县榨鼓乡党委政府立足实际、统筹规划,围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目标,整合盘活各级各类资源,初步探索出一条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一、整合竹子资源,用好惠农政策,从农产品加工环节中探索发展集体经济
多年以来,全乡2万余亩竹子均以原竹形式销售给竹片加工厂,再由竹片加工厂加工成竹片销售给纸厂,相互间缺少利益链接,一方面竹农无法享受竹片加工利润,另一方面竹片加工厂也无法享受国家对专业合作社等组织的惠农政策。为此,乡党委政府通过对全乡竹资源的统筹整合和“专业合作社初加工产品免税政策”的解读利用,于2019年8月成立榨鼓乡众诚竹产业专业合作社,全乡90%的竹农入社,合作社名下建设竹片加工厂,并对外成功招引业主投资经营。按照协议,竹片加工厂由业主负责具体经营,所交竹片统一由专合社与纸厂进行结算,每吨竹片按10元标准留存专合社作为集体经济收入,且业主保证竹片加工厂的产量每年不低于1.5万吨、3年不低于6万吨,即确保每年集体经济收益不低于15万元,3年不低于60万元。同时,竹片加工厂的建设资金约40万元全部由业主投资,待合作社留存费用达到20万元后,合作社再将20万元投入竹片加工厂并按10%的比例享受固定投资分红,即每年2万元。业主以后不再经营的,竹片加工厂归专业合作社,作为集体经济固定资产。专合社收入按竹林入股面积多少分配到9个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实现了零投入、零风险,集体经济稳定增长。截至2019年10月28日,合作社已实现收益5万余元。
二、整合项目资源,发挥集体优势,从土地整理环节中探索发展集体经济
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全乡水果家庭农场达到140余家,改土业务越来越多,加之2019年全乡有投资3000余万元的高标准农田项目,有麻柳村100万元、双黄村10万元的集体经济水果产业园改土项目,再加之9个村还有不少的公路排危整治、山体滑坡整治、宅基地平整等挖掘业务,使得全乡对挖掘机的需求量非常大。为此,乡党委政府在各村的建议下,于2019年统一组织9个村按3万元/村的标准,共同筹资27万元购买挖掘机一台,承诺共同为该挖掘机招揽业务,并对外成功招引业主具体负责经营。按照协议,业主按照挖机每工作1小时交村集体经济45元的模式进行运作。挖机自今年8月份正式运营以来,集体经济实现收益1万余元,预计今年底将达到3万余元。
三、整合购销资源,强化政府引导,从水果产销环节中探索发展集体经济
自2016年以来,乡党委政府出资外聘土专家常驻榨鼓开展水果田间技术培训,培育了140余名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水果家庭农场140余家,从而催生了大量的农资、用工、销售等需求。为此,乡党委政府出面,于2018年3月引导全乡家庭农场每户入股2000元成立柳姜水果专业合作社,下设农药经营部、肥料经营部、劳务服务部和销售部,对入社社员实施产销统一和社会化服务。截至目前,合作社已有社员120余户,实现劳务收入10余万元,农药肥料销售30余万元,水果销售100余万元。2018年,入社社员按10%分红1万余元,预计今年底按10%分红2万余元。
四、整合土地资源,争取产权收益,从土地经营权入股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中探索发展集体经济
多年来,农村土地一边是不想种的大量撂荒或粗放经营,一边是想种的、种的好的很难得到地,而且土地碎片化特别严重,极大地制约了产业的规模集中集约经营,也极大地阻碍了全乡的水果家庭农场发展。为此,乡党委政府立足全乡实际,开始探索实施“一户一地”政策,即有长期稳定务农意愿的农民,可申报建设10亩到50亩的成片集中水果家庭农场,没有意愿的在自家农房周围留0.2亩左右的菜园地。按照这一思路,全乡统一制定了改革推进步骤的决议、农户土地经营权入股村集体专业合作社的决议以及应与农户签订的协议,两个决议均在9个村村民代表大会上获得通过。具体操作是先将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预流转)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入股土地实际流转后保底分红价格为荒山125元/亩、土250元/亩、田350元/亩。土地经营权到集体后,凡要申办水果家庭农场的向村上写申请,由村上统筹安排用地,确定合理价格。实际流转价格高于保底分红的,高出部分按80%对该土地承包户实施二次分红,高出部分的20%留存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用于集体公益事业和全体合作社成员分红。入股土地未实际流转出去的,由承包户继续耕种。截至目前,该项工作已全面启动,进度最快的村为塘口村,签订协议已经过半,预计各村该项集体经济收益将在年底前全面产生并逐年增长,既提高集体经济收益,又助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