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鱼类资源呈现恢复向好态势,长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较禁渔前已提升2个等级
●及时调整《四川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收录的水生野生动物增至41种
●成功保存全国95%的长江鲟野生原种,并在江安县取得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试验成功
●川陕哲罗鲑实现全人工规模化繁育,建立起全国唯一的人工繁殖群体
10月28日,近65万尾鱼苗从雅安市石棉县的大渡河畔跃入清澈的水流游向远方,为2025年四川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拉开帷幕。
据悉,本届宣传月活动以“关爱水生动物,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即日起至11月27日,全省各地将同步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广泛普及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引导更多公众参与实际保护行动。
本次放流的鱼种为重口裂腹鱼和齐口裂腹鱼。“这两种鱼均为本土土著鱼类。通过人工繁育后放归自然,能补充其野外种群数量,对修复水域生态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省水产学校高级农艺师权可艳介绍。
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四川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规范开展增殖放流,全省鱼类资源呈现恢复向好态势,长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较禁渔前已提升2个等级。与此同时,四川积极完善保护体系,及时调整《四川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收录的水生野生动物增至41种;成功保存全国95%的长江鲟野生原种,并在江安县取得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试验成功;川陕哲罗鲑实现全人工规模化繁育,建立起全国唯一的人工繁殖群体。此外,全省已建成40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水生生物重要栖息地。(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洪瑜)
当前位置: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1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