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夏繁硅谷”一次共赢的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 2024-04-22 09:17 信息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点击数:1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张雪

嘉绒胜地、锅庄故乡、避暑天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的马尔康市,已然成为游客心中的旅游热门地。

鲜为人知的是,每年和游客们一起前往马尔康的,还有一批科研工作者。他们年复一年,在炎热夏季来临前,来到马尔康的高山峡谷中,为夏粮作物种子寻觅避暑地。

种子向下扎根,种苗向上生长。如今,马尔康“夏繁基地”初步建成,第一期基地已移交,第一批专家集体入驻,第一批夏繁种子已播下。从一张张“规划图”到一幅幅“实景图”,马尔康“夏繁基地”做对了什么?夏繁“难繁”

4月18日,马尔康市人民政府向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省农科院”)移交“夏繁基地”入驻钥匙。当天,记者走进马尔康市脚木足乡孔龙村。这里是“夏繁基地”核心区,规划夏繁育种面积700亩,省农科院的200亩育种基地就在其中。

基地的制高点上是新装修完成的“夏繁之家”。这是一栋两层高的建筑,一楼是公共用餐区,二楼是住宿区。

从“夏繁之家”楼顶的平台往远处眺望,700亩“夏繁基地”可尽收眼底。坡地上是数百块面积在几亩大小的田块,每一块田都极为平整。马尔康市农业畜牧局局长蔡瑶表示,这些田只要再进行宜机化改造就很适合繁种,当初专家团队来选址时一眼就相中了。

省农科院副院长杨武云说:“看到‘夏繁基地’初步建成,配套保障设施基本完善,作为小麦育种科技工作者,感到很欣慰。”

省农科院马铃薯育种专家李华鹏是首批入驻的夏繁专家之一。他的团队选了10亩地,今年计划播300多个品种,并在当天播下了第一批马铃薯种子。“这里自然环境和土壤条件都很好,很适合马铃薯育种。”李华鹏说。

在此之前,夏繁“难繁”一直是四川乃至全国夏繁科研工作者们的心病,其瓶颈在于缺乏一个媲美“南繁硅谷”的全国性的“夏繁硅谷”。

这是因为,相比南繁每年聚集全国800多家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约7000名农业专家携带水稻、玉米、棉花等夏季作物进行集中繁育的盛况,我国夏繁工作仍缺乏有组织、高水平的科研育种基地,各育种团队长期处在四处“打游击”的状态。

对于建立一个高水平的“夏繁硅谷”,四川有着强烈的内生动力。

高效落地

四川省是夏粮主产区。数据显示,2023年四川夏粮播种面积达1664.8万亩。其中,小麦播面连续两年增加达879万亩。同时,四川作为全国种质资源大省、国家四大育制种基地之一,有责任、有力量、有潜力推进种业振兴,建设全国性的“夏繁硅谷”,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推进川种振兴,补齐关键“拼图”。

在种业振兴行动背景下,一方面是夏繁育种专家殷切期盼,一方面是阿坝州基于自身发展向科研界抛出橄榄枝。在马尔康建立“夏繁基地”由此呼之欲出。

四川各方力量积极在行动。在科技厅、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阿坝州人民政府等联合规划建设下,马尔康“夏繁基地”思路明晰。

从提出规划到初步建成,马尔康“夏繁基地”的落地,跑出了四川加速度。

在去年的两会过后,杨武云向有关部门提出在阿坝州打造“夏繁硅谷”的想法,得到了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去年5月,省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牟锦毅带队前往马尔康为“夏繁基地”选址。今年1月,阿坝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支持把马尔康夏繁种植园建成全国“夏繁种业硅谷”。今年3月,杨武云将“夏繁基地”的提案带到全国两会。今年4月,马尔康“夏繁基地”初步建成。

对于夏繁科研工作者和马尔康的村民们来说,马尔康“夏繁基地”的建设历程,是一次共赢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