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开启,
本报一线出击关注“天府粮仓”的谋与动——
“一亩田”的潜力有多大?
发布时间: 2024-04-12 09:20 信息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点击数:1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

1亩田,约666.67平方米,这是物理测量上的既定数据;1亩田能“装”多少粮、多少优质粮,则是留给“三农”人未知的攀高动力。

近日,国务院印发《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和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四川助力全国冲刺千亿目标责无旁贷。今年,四川提出力争全年粮食总产量再增6亿斤、全省粮食平均亩产增加3公斤的目标。

从全省来看,我省提出集成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农和良制“五良融合”,开展“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行动……推出考核“指挥棒”、高产竞赛等各项举措,激发全省各地提升单产的积极性。

着眼地方,当前正是小春田管和大春粮食作物育秧、播种关键期,四川各地紧抓春管春耕,把大面积提升粮食“单产”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从粮田、水利,到种子、农机、耕作技术,再到化肥、农药等,到处涌动着积极推动现代农业要素、科技成果向田野集聚的热潮。

落地抓实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四川全省各地各部门推出了哪些新举措、新办法?春耕时节,他们在忙些什么?天府田野之上,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每一亩正在耕耘的田地,即日起,本报推出《拼出“天府粮仓”新单产》系列报道,持续洞察全省各地如何聚焦全环节、全过程挖掘粮食单产潜力的生动实践。

强支撑

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

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是支撑土地产能发挥的基底和要件。长期以来,不少地方基础设施短板弱项,制约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如何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水利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我省重要举措。

春分节气以来,全省春灌也已大面积展开。在广元市苍溪县闫家沟水库灌区,施工人员正开展渠道防渗漏硬化作业,为春灌供水做准备。在长宁县梅白镇会贤村的骑龙垇提灌站,土建工程已完成主体施工,工人们正加紧设备设施安装施工……由于前期降水偏少,当前我省春灌供水形势严峻,部分地方水稻保栽面临压力。

千方百计增加蓄水,是我省水利保障总基调。全省将采取蓄、引、提、调、拦等多种措施,增加水库、山坪塘等水利工程蓄水量,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做好雨洪资源拦蓄利用,为抗旱保供夯实水源基础。内江市市中区“白沱提水”工程近期已建成投用,威远县“引沱入连”工程正进入扫尾阶段,可新增日提水能力11.4万立方米……我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战线”捷报频传。

此外,聚焦良田,量质并重。截至去年底,全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5476万亩。预计到2025年底,全省永久基本农田将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2024年确定为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攻坚年。为严格把控建设质量,当前已初步完成“天府良田”建设攻坚提质行动计划编制。

“今年还将完成新建和改造425万亩。”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同步出台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验收办法、管护办法和技术细则,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质增效。

兴科技

锻造农业新质生产力

挖掘粮食单产潜力,关键还在于良种、良机、良法的配套。

放眼全省,各地紧跟农业现代化和科技化的浪潮,走“科技强农”之路。

日前,农业农村厅公布今年全省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方案,决定分6组对139个水稻新品种进行试验。试验主要鉴定新育成水稻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病(逆)性,以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为我省水稻新品种审定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良种还需与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4月9日,在宣汉县峰城镇千亩玉米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四川丘陵山地玉米机械化播种现场观摩会在此举行。破解丘区玉米机械化难题,该片地块首次推行全程机械化,谋定玉米高产攻关的吨粮田目标,力争单产提高3到5公斤。

数据显示,受全省八成耕地集中在丘陵山区影响,去年四川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70%,全国排名靠后。为此,去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加力补齐农机装备短板加快打造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天府良机”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全面实施“天府良机”行动,着力提升四川农业机械化水平。

四川全程机械化播种、管理、收割、烘干的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的收益,远高于人工作业的收益。四川正加快构建包括高校、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在内的农机产学研推用一体化机制,在成都、德阳、达州等地打造农机装备产业园区,加快建设研发、中试与生产的载体平台,构建涵盖全链条的产业集群。

此外,四川将布局覆盖全省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良法配套技术的推广,不断加强衔接配合和技术集成创新。

优结构

集约绿色增粮提品质

记者注意到,《行动方案》还将产能提升重点放在玉米和大豆上。按照“巩固提升口粮、主攻玉米大豆、兼顾薯类杂粮”的思路,水稻、小麦重在提升品质、优化结构,玉米重在集成配套、主攻单产,大豆重在多措并举、挖掘潜力。

四川提出本省目标,今年力争全省粮食平均亩产增加3公斤,其中水稻、玉米、小麦、薯类、大豆平均亩产分别提高3.6公斤、3.1公斤、6.5公斤、2.4公斤、1.7公斤以上。

随着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粮食需求增长和对要求的提高,粮食品质如何提升?打破“蜀中无好米”的刻板印象,四川聚焦新的种子和新的技术,孕育出更多“天府好粮”,持续开展“稻香杯”优质米评选。

优化结构上,还体现在粮食源的拓展上。去年底,省政府印发了《建设“天府森林粮库”实施方案》。目前,我省实际可有效利用林地高达1.74亿亩,森林内可供开发食用的植物超过6000种。全省林下经济利用面积超过2000万亩,森林食品年产量超过1400万吨,林粮发展基础扎实,潜力巨大。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高粮食供给质量,从脚下的“一亩田”开始,拼出一个新单产,做实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