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发布会
四川省非洲猪瘟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举行四川生猪生产情况新闻通气会
发布时间:2019-11-28 15:07 信息来源:省农业宣传中心 点击数:1

【主要内容】省非洲猪瘟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于11月25日(星期一)下午举行四川生猪生产情况新闻通气会,围绕国务院31号、44号文件,省“猪九条”相关政策,重点介绍当前全省生猪生产恢复情况。

【出席嘉宾】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师赵勇、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王犁田、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吴游、生态环境厅农村生态环境处副处长常青、生态环境厅行政审批处副处长马详、省林草局一级巡视员骆建国、四川银保监局财产保险监管处处长蒋怡、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监管二处处长帅旭、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局长王世林、农业农村厅种业发展处处长杨春国。

【时 间】2019年11月25日

【地 点】厅综合楼二楼会议室

  

[王犁田]:

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四川省非洲猪瘟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举行的新闻通气会。大家都知道,猪肉是重要的民生产品,猪肉稳产保供,中央高度重视,社会高度关注,老百姓也非常关心。为回应各方关切,特召开本次新闻通气会,主要围绕国务院31号、44号文件,省“猪九条”相关政策,重点介绍当前全省生猪生产恢复情况。我们今天邀请到的是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师赵勇先生,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省林草局一级巡视员骆建国、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吴游、四川银保监局财产保险监管处处长蒋怡、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监管二处处长帅旭、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局长王世林、农业农村厅种业发展处处长杨春国,生态环境厅农村生态环境处副处长常青、生态环境厅行政审批处副处长马详。

下面,首先请赵勇先生向大家通报有关情况。

[赵勇]:

大家下午好!首先,衷心感谢新闻界的朋友长期以来对我省生猪生产工作给予的关注、关心和支持!

上周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农村改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斯丹副省长就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生猪稳产保供,确保市场供应作出了具体安排部署,全省上下正在抓紧落实稳产保供各项政策措施。猪肉是重要的民生产品,生猪稳产保供工作,中央、省高度重视,社会高度关注,老百姓也非常关心。下面,借今天这个机会,我向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就目前全省生猪生产形势、近期工作成效及下一步工作举措作一介绍。

一、当前全省生猪生产形势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全力推进生猪稳产保供各项工作,积极推动各项生猪生产扶持政策落实,强化政策落地情况跟踪调度,加强对生猪生产和市场、饲料生产等情况的跟踪监测。

据统计,前三季度全省出栏生猪3582万头,存栏2930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265.8万头。目前,全省生猪出栏保持稳定,10月份能繁母猪数量、猪饲料产量较9月份分别增长1.7%、1.2%,整体呈现止跌回升势头。

价格方面,据四川生猪监测预警系统监测,10月底我省生猪各项价格指标均创下历史最高记录,11月初开始出现下降。截至11月中旬,全省生猪均价36.72元/公斤,较前一周下降2.92元/公斤、降幅7.37%;猪肉零售均价56.98元/公斤,较前一周下降4.04元/公斤、降幅6.62%;仔猪均价56.89元/公斤,较前一周下降1.42元/公斤、降幅2.44%。

二、近期工作成效

(一)加强工作统筹协调,压紧压实各方责任。一是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自非洲猪瘟发生以来,清华书记、尹力省长、小刚副书记、史哈常委、斯丹副省长先后50多次作出批示指示,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非洲猪瘟防控和恢复生产工作。二是及时成立省非洲猪瘟防控应急指挥部,明确财政、交通、住建等17个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市县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去年以来,召开16次全省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9次省指挥部全体成员会议。三是成立四川省稳定生猪生产专家指导组,组织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大学和省市县三级技术推广部门的动物营养、疫病防控、繁殖育种领域权威专家,建立专家分区联系服务机制。四是强化责任落地落实。建立指挥部成员单位分片包市督导制度,将明察暗访等情况以“每周猪情”形式,专报省政府分管领导,压紧压实了地方属地责任。特别是9月1日起,农业农村厅抽调38人,组成了19个侦查小分队,重点暗访各地疫病防控、生猪生产发展、存栏、猪肉价格、市场供给等情况。

(二)全面落实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一是落实“封、堵、防、控”措施,在44个省际间道路、检查站和1400多个县乡道、临检站开展全天候查验,实行24小时应急值守,切断病毒传播链条。严格执行生猪贩运车辆备案要求,及时备案运输车辆2400多辆。二是开展大排查、大清洗、大消毒。以县为作战单位,开展大排查、大清洗、大消毒,全省共累计排查生猪13.5亿头次,检测非洲猪瘟样品20.59万份。三是全力开展重大动物疫病秋防。9月份以来,我们不断强化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坚决做好强制免疫,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派出21个工作组,深入各地督导防疫工作。

(三)全力推进生猪恢复生产和转型升级,保障市场供应。一是出台恢复生猪生产的“猪九条”。由厅主要领导带队,成立20多个调研组,深入养殖企业蹲点调研,召开新希望、德康农牧、温氏股份等20家生猪产业龙头企业座谈会,研究恢复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8月下旬,经省政府同意,我们会同发改、财政等15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印发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九条措施的通知》,从完善现代生猪良繁体系、优化国土空间规划、提升生物安全水平、强化资金保障等方面,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恢复生产提供政策扶持,进一步提振社会信心、企业信心和养殖场(户)信心。二是集中推动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与新希望集团签订1200万头生猪产业化合作框架协议,引导大型养殖企业率先开展生猪复产和转型升级。9月20日,我们在眉山举行了全省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目前13市34个县(市、区)已经开工养猪场建设项目93个,涉及投资101.21亿元,项目建成预计新增生猪产能560万头。三是压紧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突出生猪生产专项考核,划定生猪生产红线,将4008万头的生猪生产基本保障任务落实到19个市(州)。四是建立点对点调运办公室,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主动对接搞好服务,加强与重点地区和部门沟通协调,畅通种猪、仔猪“点对点”调运。截至目前,全省协调调运种猪仔猪68.73万头,为全省恢复生产奠定坚实基础。五是支持场(户)加快牛羊兔鸡鸭鱼产业发展,今年已改扩建和新建牛羊禽兔标准化养殖场400个以上,建成特色水产基地100个,新增稻渔综合种养20万亩。

(四)积极争取中省财政对生猪恢复生产的资金支持。一是会同省发改委、财政厅,加大生猪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生猪调出大县等项目申报力度,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6.29亿元。二是争取2019年中省财政专项动物防疫补助资金5.76亿元,用于强制免疫、强制扑杀、无害化处理。三是全省发放贷款贴息资金2213.93万元,支持生猪养殖企业购买饲料、母猪、仔猪。四是落实专项资金3729万元,加强内江猪、成华猪、乌金猪、雅南猪、丫杈猪、青峪猪和藏猪7个地方猪遗传资源品种保护,支持7个生猪遗传资源备份场建设和商品种猪场恢复生产。

(五)加强对生猪生产重点环节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一是认真落实屠宰环节“两项制度”,全省984家屠宰企业按要求如期完成屠宰场企业官方兽医派驻,共计派驻2839名,所有屠宰企业全部实现非洲猪瘟自检。二是联合公安、市场监督等部门,重点打击非法经营、私屠滥宰、屠宰病死猪、注水注药、非法调运生猪及其制品、“洗猪”等违法行为,查处案件500余件。其中公安立案调查49件,移送起诉案件25件,有效震慑违法犯罪分子。

[赵勇]:下面我讲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加速推动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落地。建立规模养殖场项目进展周调度机制,对已开工的93个项目,落实厅领导包干指导责任,加快实施进度,确保已开工项目2020年释放产能。会同自然资源、生态环保、金融保险等部门,研究破解土地、环保、金融、保险等方面的问题,加大对各地政策落实情况督导,确保各项扶持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落地,调动企业恢复生产积极性。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种猪、仔猪协调调运办公室职能,继续加强与重点地区和部门沟通协调,及时解决种猪、仔猪跨区域调运中出现的问题,保障全省种猪、仔猪政策畅通。

(二)持续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坚持“封、堵、管、查、扑”多措并举,严格执行生猪贩运车辆备案要求,强化生猪检疫出证管理,加大高速公路出口、省际间公路收费站、检查站查验力度,严防生猪违规调运;持续开展“大清洗、大消毒”,加强重点场所、重点环节清洗消毒;对省内生猪养殖场(户)、屠宰企业、无害化处理场等重点场所实行网格化管理,对疑似疫情做到早发现、早跟踪、早处理,将疫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强化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降低常规动物疫病死亡率。

(三)开展“菜篮子”市(州)长负责制考核。省委、省政府已同意开展以生猪为考核重点的“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这是我省“菜篮子”考核的第一年。将在年底前以“猪九条”贯彻落实作为考核的重点内容,加大分值比例,将生猪生产考核比重加大到50%。对考核结果靠前的市(州),将在2020年中央和省级涉农资金安排时予以倾斜支持。

(四)推动生猪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意见》,加快实施川猪产业振兴工作方案,重点围绕加快川猪产业向养殖、屠宰、冷链物流、加工一体化转型升级,加大产业发展、生产能力有效提升、现代设施规模养殖、提高生物安全防控水平、生态环保综合利用等方面支持力度。探索推广“龙头企业+养殖农户”、农民养猪合作社等模式,推动散户集中联建,健全疫病防控机制,让农户积极参与到恢复生产中来。

(五)继续强化科技支撑。省稳定生猪生产专家指导组即将编印《非洲猪瘟背景下新建规模猪场规范(试行)》和《养猪场(户)非洲猪瘟防控技术要点》。相关技术要求出台后,将会从科技创新角度指导我省生猪产业在非洲猪瘟持久战背景下化危为机,实现跨越式转型升级发展,推动四川生猪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

(六)巩固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坚决贯彻国务院《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意见》中“关于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要求,督促各地依托现有机构编制资源,建立健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着力解决防疫工作落地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

[王犁田]:

下面请记者朋友们就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时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媒体机构。

[新华社记者]:

元旦、春节将至,进入消费高峰期,四川作为生猪产销大省,当前生猪生产情况如何?

[王世林]:

据统计,我省前三季度全省出栏生猪3582万头,同比下降18%;生猪存栏2930万头,环比下降16.9%、同比下降33.1%,其中能繁母猪存栏265.8万头,环比下降23.2%、同比下降32.0%。从行业调查看,据直连直报系统和67个生猪生产重点监测县10月调查,10月份我省生猪存栏环比下降1.67%,能繁母猪环比增长1.7%,年出栏500头或存栏300头以上的1.44万个规模场出售仔猪、能繁母猪、肥猪103万头,环比增长0.98%,我省生猪生产整体呈现止跌趋稳回升势头。

[中央电视台记者]:

目前,四川生猪养殖主体的结构情况怎样?下一步发展方向怎样?

[王世林]:

根据行业调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我省共有生猪养殖场户112.3万户,其中小散养户(年出栏1-10头)68.5万户、散养户(年出栏10-50头)31.6万户、专业户(年出栏50-500头)11.1万户、规模场(年出栏500-3000头)1.1万户、大型规模场(年出栏3000头以上)969户。其中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生猪出栏量占全省出栏总量的47.9%。省级以上生猪重点龙头企业14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8家)。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意见,加快实施《川猪产业振兴工作推进方案》,引导生猪大型企业加强产业规划布局、开展标准化规模养殖,重点围绕向养殖、屠宰、冷链物流、加工一体化转型升级。同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以中小规模养殖场(户)标准化升级改造为重点,大力推行“产业化龙头化企业+养殖农户”的企业利益兜底、养殖户稳定增收的利益联接机制和发展模式,引导和支持中小规模养殖户共建联建与乡村宜居环境相协调的标准化养殖场,不断提高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促进川猪产业转型升级。

[央广网记者]:

四川推动生猪稳产保供主要采取了那些措施?

[王世林]:

我们认真按照国务院和国家相关部委出台的一系列支持生猪生产发展政策措施,坚持一手抓非洲猪瘟防控,一手抓生猪稳产保供。一是持续推动生猪养殖场建设项目落地开工。在9月20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的基础上,持续推动养猪场项目开工建设,指导有关市县持续跟进已开工项目的实施进度,帮助企业解决影响项目实施进度的困难问题,促进项目尽快投产。截至目前,成都市、广元市、眉山市等13个市的34个县(市、区)已经开工养猪场建设项目93个,涉及投资101.21亿元,项目建成预计新增生猪产能560万头。二是切实抓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在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同时,组织全省推进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强化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坚决做好集中强制免疫,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加强日常补免,确保免疫质量,构筑有效免疫屏障。三是认真落实禁养区清理和调运政策。当前,正在会同生态环境厅加紧开展超范围划定禁养区工作,为生猪产业发展进一步扫清障碍。同时,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种猪、仔猪协调调运办公室职能,加强与重点地区和部门沟通协调,畅通种猪、仔猪“点对点”调运,截至目前,全省协调调运种猪仔猪82万头以上,为全省恢复生产奠定坚实基础。四是强化稳定生猪生产科技支撑。组织成立的四川省稳定生猪生产专家指导组已经先后召开了四次专家组会议,印发了《关于建立四川省稳定生猪生产专家指导组分区联系机制的通知》,编印了全国第一个省级《非洲猪瘟感染后生猪复养技术手册(试行)》并发放到各市(州),为恢复生猪生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近期又将印发《非洲猪瘟背景下新建规模猪场规范(试行)》(暂定名)和《养猪场(户)非洲猪瘟防控技术要点》(暂定名)。

[四川日报记者]:

四川地方猪遗传资源品种丰富,有内江猪、成华猪、乌金猪、雅南猪、丫杈猪、青峪猪和藏猪7个地方猪品种。应对非洲猪瘟疫情,四川是如何加强生猪遗传资源保护的?在加强生猪种业建设、夯实生猪生产发展基础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杨春国]:

现在由我分别回答你提的两个问题。

1.应对非洲猪瘟疫情,四川是如何加强生猪遗传资源保护的?

答: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省是畜禽遗传资源大省,国家地方畜禽遗传资源54个,全国第二。全省有7个地方猪品种,其中内江猪、藏猪2个品种列入国家保护名录。一直以来,我省对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高度重视,统筹谋划,加大投入,落实举措,取得明显成效,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主要有5个方面:

一是依法保护。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确定了《四川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制定了《四川省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管理办法》,分别建立了44个保种场(保护区),其中地方猪保种场6个、1个保护区。

二是保障投入。自2013年开始每年省财政和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800-1000万元,用于列入国家级、省级保护名录的畜禽资源保护工作,部分地方也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畜禽资源保护工作。

三是设施保存。财政投资600万元建立起了四川省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建设。非洲猪瘟疫情威胁下,省畜牧总站会同川农大动科院专家团队对我省4个地方猪品种及2个猪培育品种开展冷冻精液制作及保存,目前已完成青峪猪、丫杈猪、乌金猪2万余剂及川藏黑猪等2个培育品种1.5万余剂有效冷冻精液的制作和保存。

四是备份保护。今年协调省财政列支1729万元专项支持7个地方猪保种场建立了资源备份场。

五是技术保护。中期调整部门预算资金90万元,参照国家地方猪遗传材料采集制作标准和做法,对包括2个国家级保护品种在内的我省7个地方猪品种开展体细胞、血液及组织等遗传材料的制作及保存。为有效应对疫情,省畜牧总站会同川农大动科院专家团队在青裕猪保种场—巴山牧业公司积极探索利用地方猪体细胞克隆技术,实现了地方猪保种技术新突破。9月下旬,四川首例体细胞克隆地方猪在巴中诞生,4头受孕母猪陆续产仔共25头,除3头死胎外,其余22头健康存活。这是全国首例将非基因编辑体细胞克隆技术运用于地方猪资源保护的成功案例,受到了农业农村部的肯定。

2.在加强生猪种业建设、夯实生猪生产发展基础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感谢这位记者提问。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一是积极推进畜禽核心育种场创建工作。认真实施《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积极配合农业农村部开展部级畜禽核心育种场创建遴选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国家级畜禽核心育种场13家,其中生猪7家。与此同时,我省率先启动了省级畜禽核心育种场创建工作,制定了《四川省畜禽核心育种场管理办法》和《四川省畜禽核心育种场遴选标准》,创建了25个省级畜禽核心育种场,其中生猪11家。地方政府也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如成都市对于进入部级核心育种场的补助100万元/场,进入省级畜禽核心育种场的补助50万元/场。

二是积极推进畜禽种业平台建设。2017年财政投入3200万元,专项用于支持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从境外引进种猪2500头,着力建设“一站四中心”,即省级种公猪站、省种猪遗传评估中心、省种猪性能测定中心、生猪遗传资源保护中心、省生猪分子育种中心等生猪种业5大平台建设。目前,5大平台已建成并相继投入使用。财政每年投入750万元支持平台建设及种畜禽性能测定工作。

三是积极组织开展种畜禽生产性能测定。2018年组织10个部省级生猪核心育种场(7个国家级核心育种场、3个省级核心育种场)常规测定种猪48653头,核定25308头良种猪。经过5年的持续选育,杜洛克、长白猪、大约克夏猪生产性能:100kg体重日龄分别达158.2天、156.8天、160.6天,与2013年比较,100kg体重日龄分别比2013年减少10.2天、12.97天和9.68天;100体重背膘厚分别达到10.27mm、10.5mm、10.24mm,同比分别降低1.37mm、0.82mm、-0.33mm;窝均产仔猪分别达到9.68头、12.28头、13.56头,同比分别增加0.04头、1.05头、1.49头。个别育种场种猪生产性能已达到或超过原产地生产水平,持续选育成效明显。

四是加大联合育种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建立起了以企业为主体,大学、科研、推广等部门联合攻关育种机制,形成了以产业牵引机制、成果转化机制、多元投入机制、利益共享机制为核心的种业科研成果转化新机制,加快了畜禽种业创新步伐。如四川省畜牧科学院牵头、生猪育种攻关团队历经12年培育的“川藏黑猪”配套系重大科技成果,去年7月以近千万元价格转让给四川铁骑力士集团。今年9月6日,江油市人民政府与四川铁骑力士集团“50万头川藏黑猪全产业链绿色发展项目”正式签约落地,总投资25.5亿元,目前祖代猪场已建成并即将投产。

五是积极探索新的选种育种模式。近年来,四川省畜牧总站与四川农业大学、南京丰顿公司合作在外种猪标准评估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开展全基因组遗传评估和地方猪遗传评估,加快生猪基因组评估模型的研制和基因组遗传评估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开发出1套基于芯片数据的基因组选择软件,完成饲料报酬测定1286头,肉质测定59头,芯片测定1500头,基因组重测序130头。2018年组织相关育种企业完成基因组测定3000余头,占全国一半以上。2019年预计完成基因组测定6950头。

六是建立了专家联系核心场、保种场制度。成立以大学、科研单位专家为主的专家联系制度,以“技术服务合同”方式对全省每个核心育种场、遗传资源保种场安排1名联系专家,负责指导场育种保种方案的制定、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性能测定与遗传评估等方面进行技术指导等方面工作。直接解决了种业企业技术力量及人才薄弱的瓶颈问题,减化各级部门对场的逐级指导的繁琐程序,同时根据养殖场实际所需,即时联系专家,快速解决问题并转化为生产所需,助力现代畜禽种业发展智力支撑保障。

[四川电视台记者]:

我们了解到,目前生猪养殖场建设在土地方面还存在用地选址难、土地调规难、征地协调难等问题,请问请问怎样破解?

[吴游]:

一、有关政策落实情况

自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高度重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决策部署,将保障生猪养殖用地作为全省自然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迅速采取有力措施,主动服务。积极配合农业农村厅等14个部门研究出台了《关于印发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九条措施的通知》(川农〔2019〕99号),并及时转发自然资源部《关于保障生猪养殖用地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电发〔2019〕39号),指导各地用好用足政策,切实为生猪生产提供用地保障。

二、关于破解用地选址难、土地调规难和征地协调难的情况

(一)关于用地选址难的问题

一是按照自然资源部《关于保障生猪养殖用地有关问题的通知》,生猪养殖用地作为设施农用地,在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允许使用一般耕地,作为养殖用途不需耕地占补平衡;二是增加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取消15亩上限规定,保障生猪养殖生产的废弃物处理等设施用地需要;三是鼓励利用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安排生猪养殖生产,鼓励利用原有养殖设施用地进行生猪生产。

(二)关于土地调规难的问题

一是积极指导各地将生猪产业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中,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规划,统筹做好用地布局安排;二是探索创新规划“留白”机制,允许在村规划中预留一定比例建设用地机动指标,在建设项目审批时落地,为生猪产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三)关于征租地协调难的问题

对于生猪养殖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当地需办理设施用地备案手续。可由养殖场(户)与乡镇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协商租地方式即可获得用地。对于配套产业项目,需使用国有建设用地,依法办理农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并依法给予合理补偿,安置到位。

[中国经济新闻网记者]:

据了解,目前生猪场建设在环保方面还存编制环评时间长、费用高等问题,请问如何解决?

[马详]:

今年10月中旬,我厅开展了一次生猪养殖项目环评问题调研,从调研情况来看,的确存在反映生猪养殖项目环评编制时间长,费用高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和我省大力推进环评“放管服”改革,一是依法将环评审批仅作为项目开工的前提,取消了行业预审和水保等前置要求。二是不断简化生猪养殖项目的环评形式,目前,仅年出栏生猪5000头及以上或涉及环境敏感区的生猪养殖项目需要做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余类型的生猪养殖项目实行登记表备案,不再进行行政审批;三是不断下放环评审批权限,我厅已于2015年将生猪养殖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限调整下放到了市(州)生态环境部门,生猪养殖项目环评均在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审批。四是不断提高环评审批效率。全省各地环评报告书平均审批时间已压缩到30个工作日以内,相较于法定审批时间60个工作日已减少了50%以上。对于实行登记表备案的生猪养殖建设项目,建设单位仅需10分钟左右时间,通过网上实行登记表备案即可。

从掌握的数据来看,今年前9个月,全国履行环评手续的生猪养殖项目共计14384个,其中需要环评审批的报告书类生猪养殖项目仅487个,占比仅3.4%,通过网上登记表备案的生猪养殖项目13897个,占比96.6%。环评审批平均用时28.7日,比法定审批时限减少一半以上。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目前生猪养殖项目环评审批时间并不长,主要还是环评文件编制时间长。环评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需要结合有关规划、国家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等要求,在综合考虑项目的选址、具体建设内容、规模、生产工艺、污染防治措施、规划布局、环境承载能力、外环境关系、公众参与、环境风险防范等因素基础上,经分析论证后,才能得出项目建设是否可行的结论。因此,环评文件的编制需要具备相应技术能力的单位来开展。

为进一步加快生猪养殖项目环评审批,促进生猪生产发展,下一步,我厅将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研究探索开展生猪养殖行业环评改革,拟在部分市(州)试点开展生猪养殖项目环评告知承诺制改革。同时,指导市、县两级生态环境部门做好政策指导、解读和宣传,加强与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对接,摸清情况、了解需求,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主动作为,对生猪养殖建设项目提前介入,在优化选址、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告知承诺过程中,提供管理和技术指导服务,尽快推动项目落地。

关于环评费用高的问题,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生态环境部门在评估、审批建设项目环评及备案环境影响登记表时,都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并不得向建设单位推荐环评编制单位。环评费用高完全是建设单位委托环评单位编制环评报告书所收取的费用高,该问题应当通过市场机制逐步规范调整,生猪养殖企业在委托环评编制单位时,可与环评编制单位充分协商,尽可能降低环评编制费用。

[四川公共•乡村频道记者]:

不少养殖户反映,当前对资金的需求有所增加,但存在融资难、贷款难等问题,请问怎么解决这一问题?

[帅旭]:

小微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是世界公认的难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小微企业基础数据和信用记录不全、财务制度不健全,导致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在防范金融风险尤其是信贷风险被放在更加重要位置的大背景下,个别金融机构往往对小微企业出现“慎贷”情绪。生猪养殖企业作为小微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上述问题,并且在当前我省出现生猪疫情的情况下,生猪养殖行业整体风险有所加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猪养殖企业获得融资的难度。

前期,针对我省生猪养殖户融资难等问题,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四川银保监局、农业农村厅等省级相关部门,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推动金融支持生猪生产,努力缓解生猪生产经营中面临的融资问题。一是强化政策保障。在我省《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九条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金融支持方案,出台了全省《金融支持稳定生猪生产八条措施》,提出保障信贷供给、强化担保服务、做好生猪承保理赔等具体措施,为全省金融支持生猪稳定生产保障市场供给提供政策指引和政策保障。二是强化督促指导。引导银行业机构加大对生猪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的信贷投放,要求不得盲目抽贷、停贷、限贷;督促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扩大担保支持范围,提高授信额度,降低保费收取,实行快捷审批,发挥好政策性担保机构在生猪融资保障中的增信、分险功能。三是强化部门协作。积极引导各地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衔接,建立完善与金融机构的信息沟通共享机制,为金融机构有效提供金融服务创造良好环境。

尽管我省金融部门在缓解生猪养殖户融资压力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目前仍存在信贷门槛较高、生猪养殖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等问题。下一步,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按照《金融支持稳定生猪生产八条措施》的有关政策要求,督促引导金融机构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进一步保障生猪养殖户的融资需求。

一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结合当前中央加大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的关于政策要求,尤其是有关银行机构对小微企业信贷增速不低于30%的要求,进一步引导和督促银行业机构加大对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等产业链上企业和农户的信贷投放力度,优化信贷审批流程,创新增信手段,拓宽抵押担保物范围,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在客户准入方面予以倾斜,在贷款期限、利率等方面予以支持,并通过展期、续贷等方式保障生猪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的信贷资金需求。

二是增强融资增信、分险能力。督促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适当提高风险容忍度,在满足相关政策要求前提下,扩大单户担保额度,简化担保贷款程序,积极为种猪场(含地方猪保种场)和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提供信贷担保服务。当前,尤其是要做好足额续担和降低担保费率等工作,对受疫情影响导致暂时出现困难的生猪养殖户要给予足额续担,确保资金链不断裂;对有核心企业提供反担保的,担保费率要进一步降低至0.3%/年。鼓励省再担保公司针对生猪养殖产业设计专项再担保业务产品,优化再担保费率,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将合作担保机构承保的生猪业务全部纳入再担保分险。

三是发挥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的融资功能。通过行业评级、分类监管等差异化监管措施,积极引导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典当行等地方金融组织主动作为,发挥决策链短、市场响应快等独特优势,缓解我省生猪养殖户短期流动资金需求压力。充分各类地方交易场所的特殊功能,提升符合条件的生猪养殖和加工企业的直接融资能力,进一步满足生猪养殖企业融资需求。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省生猪养殖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等问题将得到进一步缓解,为全省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做出应有贡献。谢谢!

[四川新闻网记者]:

据了解,生猪政策性保险是恢复生猪生产,保障养殖场(户)收入的一项重要政策。请问我省采取了哪些措施,确保保险政策及理赔兑现到位的?

[蒋怡]:

按照中央及省委省政府部署,四川银保监局指导全省保险机构努力发挥生猪保险在支持生猪稳产保供方面的积极作用,主要采取了三个方面措施。

一是提高风险保障水平。目前我省开展的政策性生猪养殖保险,89%属于中央财政补贴保险。我局指导全省保险机构将能繁母猪保险保额由1000元/头提高到1500元/头,育肥猪保险保额由700元/头提高到800元/头,有效增强了生猪养殖场户风险抵御能力。截止10月末,四川保险机构累计承保全省育肥猪、能繁母猪2526.3万头,提供风险保障179.3亿元。

二是加强理赔服务。我局监管引导辖内保险机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针对突发疫情开辟理赔“绿色通道”、简化理赔手续、缩短理赔周期,确保在保险责任范围内应赔尽赔快赔。指导各地银保监分局和保险行业协会出台应对突发疫情的理赔标准,打通理赔重点环节。全省生猪保险案件查勘率达99%,疫病死亡生猪赔付进度达86.8%。截至11月18日,四川保险机构已赔付死亡生猪268.9万头,支付赔款16.9亿元,赔款金额是同期生猪保险保费收入的2.3倍。

三是督促依法合规经营。督促保险机构依法合规开展业务,强化承保管理,做到在农户自愿投保前提下的“应保尽保”。规范开展查勘理赔,严查拖赔惜赔无理拒赔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切实服务广大生猪养殖场户。

下一步,我局将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充分发挥农业保险保障功能作用,协同各方力量,共同推动四川生猪产业稳定生产,保障市场供应。

[四川手机报记者]:

四川出台的“猪九条”下达19个市(州)4008万头的生猪生产基本保障任务,在项目资金安排、管理措施等方面如何推动各地完成任务?

[王世林]:

一是压紧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我厅先后组织召开了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和省级有关部门参加的全省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发展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电视电话会议、全省十大生猪生产龙头企业和屠宰企业座谈会、全省地方猪保种场(区)非洲猪瘟防控座谈会等相关会议,就目前增加我省生猪产能的有效办法和途径、生猪生产发展中的困难和建议进行深入讨论,并进一步加强非洲猪瘟防控,稳定生猪生产,确保市场供应,特别是围绕确保明年元旦春节和两会期间生猪不脱销、不断档等,对具体工作做了认真全面的部署。同时,派出19个工作组开展蹲点暗访调研指导,着重暗访当地生猪生产发展、存栏、猪肉价格、市场供给情况和发现的主要问题,督促各地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从下个月开始将开展“菜篮子”市(州)长负责制考核。二是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落实贷款贴息政策。根据国家有关要求,按照省发改委和我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稳定生猪生产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川发改农经〔2019〕413号),组织各地编制了项目实施方案和申报项目,今明两年将实施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建设项目155个,总投资20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近1.2亿元。并会同省发改委完成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评审和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补助项目申报资料初步审核。同时,按照农业部、财政部要求和农业农村厅会同财政厅印发的《四川省2019年种猪场和规模猪场流动资金贷款贴息方案》(川农函〔2019〕516号),加快落实贷款贴息政策,支持生猪养殖企业购买饲料和购买母猪、仔猪等生产活动。目前已经组织完成了专家组核算,全省拟发放贷款贴息资金超过2200万元。

[王犁田]:

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通气会总共回答了九个媒体的9个问题,介绍了大量的信息,在此,感谢大家对我省生猪生产情况的关心和关注。今天的新闻通气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