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联播
双流区创新“1+4”项目引领模式推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0-10-28 17:16 信息来源:省委农办督查处 点击数:1

成都市双流区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中国航空经济之都建设为契机,抢抓乡村振兴重大历史机遇,坚持将项目引领、平台建设、村企合作作为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引进了华侨城西部集团农业创意博览园、城投生命健康小镇等重大项目落地。依托重大项目落地,双流区积极探索“1+4”项目引领,即“项目+主体”、“项目+配套”、“项目+新村”、“项目+农民”发展新模式,有效促进了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农民增收致富。

一、“项目+主体”实现村企共赢。村集体通过成立村级公司、合作社同项目合作,推进集体资产资源的统一开发利用,实现发展同频共振、村企互动双赢。一是项目+村级公司。依托项目,农创园项目所在的川江村、大河社区共同成立成都锦蓉农业有限公司,建立与农创园对接直联的市场订单制、派单制,形成完整的市场共赢链条,目前公司盈利实现30万元/每年,支付村经济组织近20万元。二是项目+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入股成立土地合作社,合作社每年拿出20%收益作为年底分红,2019年创收80万元。川江村、大河村果蔬专业合作社、高家坝蔬菜合作社等为农创园提供蔬菜、水果、干杂、鱼类、禽蛋等农产品,带动群众就业800余人,2019年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

二、“项目+配套”实现区域发展。依托黄龙溪农创园项目带来的庞大游客“流量”,在项目周边大力发展配套产业,激发区域发展后劲。一是发展都市休闲农业。提档升级川江大河现有3家家庭农场,培育油橄榄基地、九叶青花椒基地、猕猴桃基地、蓝莓基地等点位5个,带动项目周边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同农创园形成业态错位。二是打造精品川西林盘。持续理田护林、改院整塘,整治十新、温家山等4个林盘,同步开展全球招商,目前已同四川兴川重点项目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达成初步投资合作意向,该林盘项目落地后,将同农创园形成产业互为补充局面。三是高标准建设锦江绿道。延伸绿道网络、发展绿道经济,依托锦江滨水资源,串联休闲运动、特色美食、音乐文创等业态,打造满足农创园品质游客需求的全天候生活场景和消费场景。

三、“项目+新村”实现形态更新。项目的引进,为项目辖区内散居群众改善居住条件、增加收入提供了机遇,以新村建设为契机,更新农村落后形态。一是推进新村建设。农创园内大河、川江两村以户为单位,将已确权颁证的农村宅基地(含其他建设用地)自愿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并自愿腾退,自愿腾退的建设用地指标所得资金由合作社按照“五自”模式,组织农户按照规划和标准建设新村。二是完善配套设施。完善新村污水管网、水电气、道路等,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开展农创园以北川江村百村容貌整治工程,建成小游园节点5个,提升新村形态。三是配套民宿产业。以新村农户多余的5878平方米房屋流转予华侨城公司,由华侨城公司进行整体设计、装修、经营,建设特色民宿院落,发展特色民宿旅游,实现游客逛古镇、游新村、住民宿、品乡味的乡村旅游新体验。

四、“项目+农民”实现增收致富。项目有效带动了农民实现增收致富,主要包括土地流转、工资性、经营性三种收入。一是土地流转收入。按林地400斤/亩、旱地600斤/亩、水田800斤/亩标准,以当年大米市价折算进行流转,同华侨城公司约定以每年50斤大米价格递增进行保底分红,现两年流转费共约767万元,参与农户人均增收约2400元/年。二是工资性收入。目前,100余名周边农民进入园区从事种植、园林维护,实现人均年增收12000元以上;长期在园区内从事保洁工作35人,实现人均年增收27600元。三是经营性收入。项目果蔬、水稻、油菜等农产品需求间接带动农民就业800余人,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15户农户自愿腾出5878平方米住房,统一打造乡村民宿,每人每年增收8000元。